這是《零秒思考》的實踐版。
我是誰?我們可以用我來自哪里,多大了,諸如我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偶爾也有急眼的時候等等某種自己的感知來描述自己。這是真正的自己嗎?又是什么驅(qū)動我去做一些事情,背后的動機和驅(qū)動力來自哪里,如何獲得源源不斷的驅(qū)動力呢?
Topic 1:驅(qū)動力與未來?
1、動機可以分為三類,內(nèi)在、外在、無動機。內(nèi)在動機是活動都是自己愿意且感覺滿意,能夠滿意自己的某些需要,不需要外部的獎勵,比如金錢、榮譽。這是真正的熱愛某件事情。外在動機簡單的講就要需要外部獎勵的事情。如周國平言:“愛情與事業(yè),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zhì)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就是對被愛者懷著一些莫須有的哀憐,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有時候得不到愛,因此,特別是男人,自認為賺了很多錢,自然什么都會有的。愛情是追求內(nèi)在的認可,你卻用外部激勵去驅(qū)動,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
2、一個嚴重的錯誤是對于自己和其它人的判斷,對于其它人信任的不夠,對于自己估價過高。人生需要冒險,需要將自己的后背交給隊友,才能在冒險的人生路程上的更多。懷疑別人,不會給別人充分的授權(quán)和信任,會使自己無法突破困局,很難走出既定的思維模式,去發(fā)現(xiàn)原來同樣的事還有更多更多有趣的解決方案。
3、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人,不做錯誤的歸因,和錯誤的比較。如我們往往將自己的不成功終結(jié)于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成功等等,這真正是誤了大半生的概念。有些概念如施加在身上的詛咒一樣,如他就是比我有能力,我怎么能學得會,他就是跟我不一樣,他太能堅持了。用這種模糊的理由,來逃避自己的成長,逃避成長過程中的痛苦。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更不能讓模糊的概念導向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奮斗,嘗試著獨立思考。結(jié)果誰也預知,重要的曾經(jīng)努力的掙扎過;我們很少因為自己的愚笨感到傷心,讓我們傷心絕望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比周圍人愚笨,做這些錯誤的比較,讓人深陷自卑的大坑中,沒有精力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4、有些事無法避免,比如孤獨,失敗,傷心,這些是人生的基本配置,無法通過升級系統(tǒng)刪除,要做的只有面對。逃避他們便無法成長。
Keep going.時光有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