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說天下】商道.非常道(五十五)

而在另一方面,在企業發展建設過程中,單純操弄權謀顯然是不夠的。無轍跡、無瑕謫,只是確保了主導權之所在,被動防范失控失序,無法達成建設性的發展目標。因此,領導人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捏合團隊聚攏人心。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p>

一家企業,或者是一個實體,無非是人與物兩個部分構成。在老子看來,企業的有效運作,根本上來說,就是人與物的有效調配與運用。人與物,有個先后順序,人重于物。企業治理,首在得人。《孟子﹒盡心章句上》中有這么一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意思是只有當你能夠愛護親人時,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愛百姓;只有當你能夠仁愛百姓時,才有可能愛惜萬物。這與《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之分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那么企業的治理,同樣循著這樣一個思路,首先是建立基本團隊,起家的子弟兵、老干部,而后是充實一般員工。在這樣的發展歷程中,就形成了企業倫理。首先是要善待老部下,充分重視他們對企業做出的后來者無可企及的貢獻,同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尊崇地位,以及與領導人的特殊情感與特殊關系,以為后來者所追慕效法。

當然,這里面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草創時期,一些老部下或許能沖能打,但是未必具備企業做大之后方面大員所必須的格局和素質,這時候,在養和用之間,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榮銜、待遇不可吝惜,而權柄的授予卻要用人唯才。這不單是對老部下的愛護,同時也是為真正有能力有追求的新晉員工騰出了事業發展、個人進步的空間。企業倫理,崇老重賢,這,才是不棄人的真正意義所在。

那么,推己及人,愛人愛物,這樣,企業在發展層面的價值觀就樹立起來了,所謂“襲明”,就是沿襲、弘揚至真至善的光明大道。

按說,這段話到這兒,意思已經很完整了。但是老子又追加了一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边@是什么意思呢?

前頭說的種種心得,其實還只是治政的綱要,而面對具體事例的操作心得,并不是靠著幾句話就能充分運用純熟的。企業的成長是一步一步發展而來,團隊治理經驗也是一步一步累積而來。這其中,如果有一些成功的心得、可取的做法,那自然是再好不過;哪怕是有一些失敗的案例,其實也是一種反面的警醒?!缎绿茣の赫鱾鳌分杏羞@樣一句:“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边@里,得與失都是值得后人揣摩借鑒的?!肮噬迫苏?,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說的其實正是這個道理。

通過學習借鑒以及親身摸索,領導人逐步掌握了控馭全局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在儒家看來,能做到這個份上就已經很好了,但老子卻認為,這還不算是至善的境地。更進一步,就是要學會收斂行藏。很多事,如果是刻意為之,比如收買人心,固然比不做要好很多,但總是讓人覺得目的性很強,效果多多少少是要打點折扣的,反不如以率性而為的姿態,讓員工覺得領導人本性就是尊重下屬、重視員工,更能起到激勵作用。這就是曹操與劉備之間籠絡人心的境界差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高人,看著大大咧咧、土得掉渣,看學歷也就是小學初中,但是一張口提綱挈領直奔要害,這一方面是個性天賦,另一方面也是江湖經驗的日積月累。所謂大智若愚、大巧不工,這就是“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的精義所在。

(待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