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心情不好就去了一趟香港和臺灣,改天再寫一下這次香港和臺灣的行程開銷,應該算是我這么多次旅行里經費最省的一次了。哈哈。
在香港,臺灣各呆了一周,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想出去放松一下心情,沒什么特別的目的地,就準備懶懶散散的在外面呆上兩周回來,走到哪兒玩到哪兒,一直覺得旅游最重要的是心情,心情好了哪兒都是風景。
走在臺大附近的街頭,在沿街的書店里呆了一個下午,看了一本書,書名叫《金錢整理》,是日本的一位理財顧問寫的。看了一個開頭就被吸引住了,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運用庫存管理的理念讓我月省幾百塊,這本書的理念和我之前寫的文章的理念不謀而合,一邊看我就一邊對著旁邊的友人說,這本書想說的就是我想說的,真是太對我胃口了!
作者是一位在日本人氣很高的理財師,但是這本書通篇沒有講很多的理財知識,尤其適合我這種一看到各種數字就頭大的人。本書一共分七章,講述了如何更好的整理金錢,整理人生。當然,作者是日本人,有些情況還是比較適合日本。
01 整理皮夾
整理金錢的第一步,從整理皮夾開始,作者信奉極簡主義,主張錢包里不能放超過五張卡。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以前好像流行皮夾里放很多張卡,我之前辦了三張信用卡,兩張儲蓄卡,本來打算的很好的,三張信用卡的賬單日分別是1號,10號,20號,所以每次付錢的時候,要先想一下今天幾號,這樣我的每筆交易就能享受比較長的免息期了。但后來發現跟不上時代的變換,現在基本上連錢包都不拿了,都是支付寶第三方支付了,最近花唄又開始薅羊毛了,連用到信用卡的情況都少了很多,所以我也準備把我另外兩張信用卡注銷掉了,這樣一張工資卡,一張信用卡足矣。
02 整理存折
這部分對于我來說還好,但是這個月回家的時候,發現好像我爸媽在這方面的問題比較大。畢竟爸媽年紀都大了,很多事情都記不住,連手上一共辦過多少張儲蓄卡都忘了,而且他們單位也是,今年讓辦一張農行的工資卡,明年又要辦農村行的工資卡,還有一年更搞笑,工資的70%發到農行的工資卡,剩下30%發到另外一個銀行上,這年頭,銀行業也不容易,這不,最近老爸單位又讓我爸辦一個農行的工資卡,老人家也忘了之前有沒有辦過了,就急急忙忙的去農行辦了一張,然后人家告知我爸之前已經辦過了,從今年開始,一人一張儲蓄卡,第二張要每年交10塊錢的年費。
不過銀行的這個措施也對,要對銀行卡實行管理,不能老是追求發卡數量,弄這么多僵尸卡出來。而且書中還提到了一點,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辦過哪些卡,每張卡里剩下多少錢,一次性整理這些年辦過的銀行卡,該注銷的注銷,該把錢領出來的領出來,把錢集中管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嘛。
不知道其他女生是不是這樣,至少對于我來說,我覺得只有每天看著自己銀行卡里的數字才是最有安全感的時候,這份安全感誰都給不了我。
03 記賬單
記賬這個是,我已經堅持了三年了,已經成為了習慣,我用的是隨手記,下表是我今年1-8月份的開支情況,房租占了大頭,剩下的就是今年的旅行支出以及日常的費用。記賬三年,感覺自己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沖動消費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買東西的時候都會問自己,買回去會不會頻繁使用?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愉悅感?如果買回去不用,只是放在房間的某個角落占地方,那還不如不買。這次去臺灣,朋友還問我,你怎么現在錢掙的多了,反倒是越來越省了?我說,好像自己已經過了要看牌子的階段,一切以實用為主,(當然也沒見過什么大牌,哈哈)。
04 整理住家
我最近也愛上了整理,其實家里有很多可以整理的地方。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寫過,比方說冰箱里的菜啊什么的,以前跟爸媽住的時候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家里冰箱里藏了很多東西,但是每次吃飯的時候我爸還回去菜場買菜回來,然后冰箱里的菜都過期扔了,或者爸媽比較節省一點的,一些過期的肉啊什么的還在吃,也不利于身體健康。我現在搬出來住以后,比較好的一點是,樓下就有一個小型的菜市場,所以,每次買菜都只買當天晚飯要燒的菜,冰箱里從來沒有多余的蔬菜,也就沒有蔬菜變黃變爛的情況了。不只是蔬菜,酸奶啊,雞蛋啊什么的,都是一樣的,其實這個跟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像酸奶,雞蛋什么的,其實都是有FORECAST的,比方說像我喝酸奶比較勤,所以碰到周末有打折的活動,我就會買兩三盒回來,因為我知道我兩周都能喝完。但是像雞蛋什么的,我胃口比較小,就不能買好多回來,就算打折,也不能買多,因為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吃完庫存。
寫到這里,正好盤點一下家里的庫存:
冰箱里剩下兩盒酸奶,一盒雞蛋,一盒肉
零食只剩下一盒巧克力還有幾片吃剩的山楂片
以上是家里全部的吃的,感覺生活越來越簡單了,后面幾周的目標是把山楂片干掉,爭取做到零庫存!
以上就是看完這本書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畢業于金融系,混跡于IT圈,偶爾寫理財,偶爾寫職場,我是Elyse,很高興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