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巴比特讀書會,在今天就要結束了.沒有松口氣對自己說,終于要結束了,反而對這一周的過程有點留戀.以下是幾點感觸跟大家分享.
一.想象中與實際情況
想象很豐滿,現實很古感!
當一件事情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時候,這句話就是最好的旁注.一周讀完一本區塊鏈的書,書籍自選,然后每天寫一篇關于區塊鏈的文章,字數500以上,每天下午13點之前上交。目標,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一個聰明(SMART)的目標是這樣的:一具體S(specific) 二可測量M(Measureble)三興奮A(Amazing)四現實(Realistic) 五 時效(Time-Bound)。這個讀書的目標設置得很好,特別適合入門。
剛開始,自以為自己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不就看一本書,寫一篇文章嘛。然后,現實就告訴我,自以為一點都不好玩。
對于自己的基礎,自以為自己還是有的。但實際上,自己只是懂了皮毛,是很表面的懂。當時選擇《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這本書,在開篇的序言還好,到區塊鏈的基礎。自己就基本上看不下去了。很多概念,哈希 ,共識,不對稱密碼等等,不知道這些是什么。這些概念在看一些文章的時候,都看過,但其實都是給自己省略了,而且感覺自己是看過這些的,自以為的,自己應該懂。其實根本不懂。當真正想去應用的時候,用這些概念理解信息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一直是在騙自己,其實我根本就不懂。
反觀平時的學習,讀書,看專欄課程等,效果卻不是很好。這就是最合理的解釋了。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講的就是我這種人吧。其實那些知識道理,都不是我的,這樣比不知道更不如。一是因為,這種學習是完全的浪費時間的,是在謀殺自己啊!有這樣的時間,自己多去嘗試,試錯,得來的經驗可能還更深刻呢。二是因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就不會去掙扎。像溫水里的青蛙,不知道自己已經水深火熱當中,感受不到輕微的變化,就不會去改變,直到無力改變。
二.輸出是最好的輸入
這個讀書會,最好的設計就是需要寫一篇文章,而且是有時間限制的.以教為學,是最好的學習.在教的過程,會發現自己哪里不足,記憶會加深.這是《如何學習》里面有提到的。但是,如果沒有人可以教,那就用文章寫下來。寫的過程,也是回顧的過程。當自己開始寫的時候,自己的思維都是混亂的,而且寫的是自己不是很懂的東西,寫出來的文章可想而知。每天的文章總是在下午一點前匆匆上交,甚至一度有點想放棄了,因為那種走出自己舒適區的感覺,在心理是有抗拒的,應該說是身體上的直接有反應的。每天的讀書,寫文章,就像一種挑戰。有幾個晚上,看了很晚,但是效果就是不明顯,這感覺很不爽。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一團戰友鄧元平的鼓勵,還有其他戰友的堅持,在這樣的一種氛圍學習中,也堅持下來。
三.人生需要逼自己,要對自己狠一點
如果青蛙不知道自己在溫水中,那很正常,因為他是不恒溫的動物吧,對不外界的溫度感應不強。而做為一個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人的認知,思考,特別是元認知,即能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思考的過程。在面對自己的缺點,我們可以選擇讓缺點成為我們的攔路虎,也可以選擇忍受痛苦,通過學習來成長。自從接觸了區塊鏈,比特幣,自己很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但是,這個過程卻無限期的延遲了。讀了幾頁,就停了下來。每次做一件事情,就會發現,時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充足,生活中,很多吸引自己注意力的地方。而成長,看上去不是一件很美好體驗的事情。
但是,生活不單單有陽光和彩虹,如果認為人生只有美好,那是誤會人生了。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誤會當中,所以成長,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或者不是很緊迫的事情。而生活會把你打擊得體無完膚,打趴在地上,讓你無力翻身。會有一天,有人很手指指著我的臉對我說,你不夠好!
四.總結學習的知識
通過學習區塊鏈的知識,了解什么是區塊鏈,區塊鏈解決了什么問題,其價值是什么。通過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機會,不讓自己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通過學習發現自己足,努力跟進,每天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