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一直文藝下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看到一篇簡書文章《追風的人》,寫一個自詡為“文藝青年”的女大學生,喜歡買書,但又無法認真看下去。然后在上課回答問題時出了洋相,征文投稿也失敗了。但她依然自認文藝,別人也從沒有懷疑……很有意思的文章,作者的諷刺不落痕跡,也很生動真實。

說到“文藝”,自己算一個。前兩年女友還調侃說“你孩子都這么大了,還風花雪月,傷春悲秋的,是個大齡文藝女青年。”我說:“已經是中年了。”

現在,但凡有人說我“文藝”,我都會說自己是“文藝中年”。無論這個詞在別人眼里是褒是貶,對我而言“文藝”是生活的樂趣。

同事有次喝茶告訴我,剛進單位的時候覺得我很“裝”。雖然大家嘴上不說,心里還是弱弱地鄙夷。我說是因為自己的朋友圈很“文藝”吧。她說是的,不過現在了解多了,覺得真心很佩服,因為你可以堅持這么多年的夢想,讀書并“文藝”地生活。

還有個客戶問過我,你怎么可以活得這么輕松,好像天天都是“詩和遠方”。現實并不是如此,或者說不僅僅如此。我一樣為了養家糊口要在職場沖鋒陷陣。一樣要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喜怒無常,克制自己更年期的焦慮。

唯一的不同是,這么多年,我喜歡看書。我把休息時間用來看書,聽講座,看展覽,聽音樂會。現在還多了喝茶和寫簡書。讓“詩和遠方”不僅在心里,還可以留在文字里。

看看自己從“文藝少年”到“文藝青年”再到“文藝中年”,最離不開的“書”。讀書的時候看言情,看武俠。偶爾也讀讀詩,最愛的詩人是席慕容,當時的零花錢都用來買書看了。

后來工作了,實驗室等反應的時候很長。那段日子看了很多世界名著,長篇小說的豐富幫我打發了枯燥乏味的等待。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收入也不高,不可能一直出去玩,看書是最好的消遣。

等生完孩子后,“育兒經”成了我的生活必需品。從各種成功教育的書籍到給孩子的故事書。為了寶寶,我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肥膩的家庭主婦”。成天圍著孩子轉,最后把自己轉進了“生活只有娃”的死胡同。那段日子,沒有人喜歡跟我交流,連我自己都非常討厭自己的“神神叨叨”。

好在“心理學”解救了我。有段時間,我的床頭堆滿了各種女性成長,宗教靈修和基礎心理學。剛開始完全不得要領,看不懂,也看下去。不過我對自己說,最低谷的時候,最好的“頹廢方式”就是看書。看不進也得看,就當是催眠好了。現在想想,幸虧當初的堅持,讓我的心漸漸變得強大起來。

孩子學音樂后,我看了大量的音樂專業書。各種音樂史,音樂故事,音樂評論,還有音樂家的傳記……以便跟她有多點交流。最喜歡是當她有問題的時候,隨手抽出幾本書,告訴她自己到這里面找答案。雖然,有時她偷懶會說“媽媽你告訴我”,但多少自己也會看一點。

人過不惑,孩子大了。需要陪伴她的時間開始減少。這幾年開始看一些生活類的書籍,哲學,歷史,和美學,喜歡“吃貨”必備的美食書,各種旅行書,還有茶書。

今天朋友還跟我說,最近開始喜歡哲學了,以前看不進,現在不僅覺得有道理,還非常有用。最后她總結說:“年青時不喜歡的東西,現在都開始喜歡了,就像花開有時,結果有時。到了時候,一切自然會明白。”

我想這明白是因為她一直在尋求,一直在思考,一直很文藝。自己最舒服的時候就是泡杯茶,看看書。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喜歡在文字中穿越的感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現在有了讀書群,可以跟許多喜歡書的朋友交流讀書感受,分享好書美文給大家,生活更加有樂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讓自己一直文藝下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讀書主義 更多精彩等著你! 這個讀書方法,可能會顛覆你對讀書以往的認知|開卷 或許讀書已經成為...
    米米粒粒閱讀 34,825評論 9 209
  • 人的生性是這樣構成的,即在他為維續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努力奮斗中,他的創造才能和精力并不會全部耗盡。在他的身上,...
    3cb5aafc9a86閱讀 104評論 0 0
  • RunTime簡稱運行時。就是系統在運行的時候的一些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消息機制。對于C語言,函數的調用在編譯的時...
    IOShzz閱讀 221評論 1 0
  • 我大姑和我姐有的時候上我這里來,她們以來我奶奶就特別開心。總算有人跟她能多說說話了。我和我姐看電視。有的時候她也能...
    陶醉海的湛藍閱讀 186評論 0 0
  • 暗竹浮煙鎖畫樓,孤燈殘照影幽幽。 敲窗冷雨驚歸夢,款戶寒風語客愁。
    泓穎閱讀 319評論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