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目送》Ⅱ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網圖/侵刪


無戒學堂IP營打卡第16天,2049字,累計30176字

? 今日閑來整理書櫥,看到收藏已久的龍應臺的《目送》。曾翻看過好多遍,尤其是十多年前兒子剛去南方求學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文字背后諸多的親情滋味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十一年前的那一日,飛機從白云機場起飛的那刻,回家途中的我心卻跟著兒子留在了廣州。雖然自兒子確認高考志愿開始已做了足夠的思想準備,但去送兒子剛回來的那段日子還是坐立不安,千里之外的兒子能否盡快適應異地的環境和大學生活?想起自己許多年前離家去青島上學曾因想家躲在宿舍里偷偷地哭,從未離開過家的兒子會否受得了如此之煎熬?那邊的飯菜還吃得慣么?那么濕熱晚上睡得好么?衣服換洗及時么?學習進狀態了么?又是幾天沒電話也沒短信了,一切還好么?

開學2個月,沒什么事情很少主動打電話回來,若打給他,多似做簡答題,這邊題干絮絮冗長,那邊答案簡潔干脆;那時還沒有微信,QQ或短信聊天,也是三言兩語,惜字如金,“恩”、“好”、“知道”、“收到”等使用頻率極高的詞。

跟姥娘通電話,被問及是否想家,答曰:有那么一點點吧。跟同學聊天(同學媽媽轉發):想家?怎么可能!我有那么幼稚?不過跟他們不好太直白了,就說有那么一點點啦。

漸漸地、漸漸地,透過少而又少的電話和簡而又簡的信息,兒子在那邊的情況一天天地明晰,于是我發現,所有的擔心都不過是自己一廂情愿的多余。

入學英語分級考試進入3級,要知道全系只有10%的同學進入;紀檢部活動策劃書獲好評;班干部競選演講成功任副班長之職。分班學習后發覺自己的英語聽力與口語與其他同學有一定差距,須多花時間和精力予以加強,要力爭最短時間內迎頭趕超;要趁大一課程少多涉獵補充些專業以外的知識,陸續發來書單讓給他網購圖書。還說他真的很抱歉沒能經常給我們打電話, N門選修課要去聽, 紀檢部有會議要開,班里有事情要商量,某某社團活動要參加……

再到后來,經過一個暑假的備考學習,大四上學期還未結束就通過了司法資格考試,不久又憑借成績優秀成功保研。之后去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深圳分所實習,因工作努力、表現突出而順利入職。再之后虛心學習,努力上進,迅速成長,由起初的職場小白發展到現在能獨當一面,且還帶了兩個徒弟,四年里經手的項目已有4家企業成功上市,去年還被評為優秀員工。

現在回頭看看,走出我們父母的庇護,獨行的兒子也走得非常精彩,大大超越了在我們身邊時的精彩。所以啊,該放手時就要放手,當父母的,只要目送就好了,縱有再多的不甘和不舍。

是的,目送。生命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不斷前行,傳承,然后,完成愛的接力。

眼前閃過許多次目送的片段:

34年前去青島上學,每每在媽媽注視的目光中離開,外面精彩的世界的誘惑遠遠超過對家對母親的留戀,那時的我,豈不就是彼時的兒子?

結婚那日,在媽媽不放心的叮囑中登上婚車,心中滿滿地都是關于新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大大忽略了爸媽內心的失落和牽掛,甚至都沒回頭看看身后那一直注視的目光,那時的我的心情,豈不就是今日兒子之心情?

生兒子時因突發情況剖宮產,手術臨時決定,所以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兩個人都沒能在身邊:媽媽正好有事情回家走不開,老公因市里的首屆葡萄節參加保衛工作一時聯系不上,雖有在醫院的嫂子還有哥哥忙前跑后,但當我一個人躺在手術臺上等待那姍姍來遲的麻醉效果,又在手術開始不久就從麻醉狀態中醒來,然后頭腦異常清醒地聽著金屬器具的碰擊聲和醫生們的對話,在幾乎窒息的疼痛中拉出孩子,最后縫合傷口,一針一針,痛得只想昏死過去!我想當時我的眼神一定充滿了如死的恐懼和絕望,那個時候,所有的親人都離我那么地遠!那個關,只能我一個人過, 誰也不可能相助;那條路,也只能我一個人走,誰也不可能陪同。同樣,兒子以后要經過的關隘和要走的路,也該是一個人過和一個人走,而我們,只需遠遠地,目送。

? 十幾年前兒子上高中后有段時間,我幾乎每晚都要去公園的小廣場參加慢跑活動,爸爸也幾乎每天晚上都去公園里的長椅上坐坐,用滿眼的慈愛追逐著隊列中女兒的身影,我也漸漸地習慣了這注視,有時遇上爸爸或者我有事情不能去公園,心里就會有些許的失落與不安。

前年搬了家跟父母住一個小區,早晨跑步回家,常看到快90歲的爸爸在小區一角舞棍鍛煉。今早看著那曾經健碩高大的身影在歲月的侵蝕下已佝僂了很多,一股強烈的恐慌感突然間襲上心頭:那個曾經是我堅實依靠的人也會步履蹣跚,言辭含混,思維不明,甚至面對面也認不出摯愛的兒女……

不要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很多機會,總有一天會成了最后一次。到那時你不管如何離開,都不再會有人為你掛牽,為你等待。縱有千萬次回頭張望,也不會再有那滿是不放心哪怕轉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的目光看著你的離開,只留你一人,獨自走你的路。所以,把匆匆的腳步放慢一些,多思忖一下那些目光里的含義,在還能一起走的日子里,多拉拉父母的手吧。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讀著這些憂傷但不失美麗的文字,心再次漸漸地柔軟,濕潤。

網圖/侵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