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是被別人認同的。于是我們選擇表達自己所想,希望能夠得到共鳴,得到認可。
然而,大多數人都失望了,看著人群中侃侃而談的那個焦點,心中總會有那么一絲酸溜溜的羨慕,或者嫉妒。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才能談吐自如,對答得體呢?我先直接給心急的你一個答案: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為什么?我明明是要說,是要表達自己,怎么就變成為他人著想了呢?咱們得先說說看,人,都喜歡和什么樣的人待在一起。要是對方不想聽,你就算是說出朵花來也是沒用。
接近是人際交往的不二法門
曝光效應。比起在微信里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在嗎?”的人,我更愿意跟常在眼前晃悠的人打交道。與其等想說的時候再去弱弱地發言“那個……”還不如提前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隨時隨地說話的環境。從一句“早啊,xx”,碰面時的一個簡單的點頭就能做到。
相似性?!袄相l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會傾向于接近跟自己有相似特征的人,比如說在外鄉,那見了自己的老鄉就會覺得很親切;同樣的,如果你是球迷,在一群不看球的人里頭找到一個看球的,你就會覺得特別親切;所以,說“我也是”是促進人際溝通的一劑良方。大家都是人類,總會有點什么是一樣的
好的外表。人都是膚淺的動物。是的,確實。不求你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至少收拾干凈,就足夠了。
掩飾沒問題,但別太過
虛偽謙遜。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這點沒問題,但問題就在咱們有時候做得太過了?!拔液帽康?。”這看起來謙虛,但實際上不就是在等著人安慰你“不,你不是”么,這點小伎倆可沒有人喜歡。
自我妨礙。“考砸了是因為昨晚在打游戲”。平時愛為自己制造“失敗的理由”的同學要注意了,這種人在外人看起來可相當不討喜。
印象管理。人際交往中的樣子與你真實的樣子是可以一些差別的。為了維護你在人眼前中的那個形象,你會對他人的質疑會說道:“我不是這樣的!”“不是我的錯!”當這已經成為你的習慣性反應時,該好好警惕一下咯。
當你能感受到對方跟你相處的時候,ta是舒服的,這時候,你就能發現,如何表達,已經不是什么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