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少時的自己曾無數次幻想著自己的27,28歲的模樣。
嗯,有很多很多的錢,不貪心,50萬就行。
等我有錢了要接爸媽出來。
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要太大,夠住就行。
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不看標價,可以不用貨比三家。
……
2.
一晃多年過去。
28歲的年齡,卻只承認自己27歲,看哪,生日還沒到。就不是28歲。
十多歲的年紀想著能快點成熟,讓人看起來老練些。
近三旬的年紀卻想著歲數小一點再小一點。
總是這般矛盾。
3.
走到曾經有過太多美好憧憬的年歲,卻發現一無所有。
電影《等風來》里的程羽蒙曾說:“我大學畢業后,夢想就是在三年內在上海買套房,把我爸媽都接過來住。可是這個夢想,堅持了沒有多久我發現它不現實。所以就把它縮小,再縮小。簡化成我自己先在上海撐下來。可是撐到現在。我發現我沒有夢想了。”
對于這話,是深有感受的。也許是因為夢想太大,被現實生生的打敗后,發現不現實。在深圳租房子,即便關內城中村的房租,對于一個月的工資3000的自己,也太過昂貴。找了在關外城中村的房子,一個500元的單間。從那時起,開始慢慢的知道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坑。水電費每個月一般都接近200元,多時250元以上。雖然不喜歡黑心房東,可是又有什么辦法,聽說關外的房子大多是二手房東,都是從水電費上做文章。
每天早上走15分鐘到公交站,坐半個小時左右的公交車到地站鐵,地鐵25分鐘,加上等車要預備半個小時。這是這個城市的半數打工者的狀態,從城市的一頭到另一頭,用一至兩個小時的時間上班或是下班。那時的我告訴自己,窮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只有富人的時間才值錢。
那一年多里,最害怕的是生病。因為除去房租、水電、網絡、伙食、交通、手機充值、生活用品等費用,有時會淘幾十元一件的衣服。所剩的也就200多元。身體時常不好,從生病了苦熬,到撐不了去藥店買藥,最后實在不行,才借朋友的錢到醫院。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而更窮,心生恐懼。到周日就去找兼職,賺錢。雖然一個月下來只有300至400元,至少生病不用靠苦熬,可以直接到醫院治療。
4.
后來辭職了。原因是學不到知識,賺不到錢,更重要的是發覺自己對工作失去了當初的積極性,變得與同事一樣,得過且過。
開始找工作,開始陷入迷茫,自己適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什么工作能學到知識,什么工作能賺到錢。
直到有一天,聽一個長輩說的一番話,才明白。他說:“工作要么賺到錢,要么酬勞不高但可以學到知識。20多歲的年紀,應該以提升自己為主。”
這些年里,從事了很多的工作,考證,走進校園,畢業。漸漸的明白,一路上,都在努力尋找真正的自己,性格,習慣,喜好,優點,缺點。唯有如此,方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工作,如何在工作中用上適合自己的方法。
5.
至今,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沒有50萬,沒有成為以前想成為的那種人。
至今,遇事理智、沉穩。
至今,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摘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番話,很喜歡。
無論是碌碌無為,抑或富甲一方,又或不知歸處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無悔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