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二次讀這本書。第一次讀后,“臣服”、“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上帝的事”,這些經典金句印在腦海。
讀完不久,同學恰逢感情問題,我們坐在公園,天色昏暗,她給我講另一方的不忠和背叛。來來往往的都是人,我們的談話時斷時續。我記得我當時把這些話搬出來說服她,我還勸她“既然事情無法改變,就不如接受這件事,這是臣服”。我說得發自肺腑,但總有些置身事外,她的痛我并不能深刻理解,也不能感同身受,勸慰顯得蒼白無力。
前幾天,我又重讀了這本書。我隨身帶著,一有空就讀兩頁,好在書小不沉,倒也沒太增加包包的重量。
這次重讀,因與自我的關照,竟是如此的深刻與切膚之痛。讀書鼓勵帶著問題閱讀,這樣收獲更大。這次我確實遇到了問題,在一個迷宮里找不到路,此時的痛,只有我才最能感受深刻。
我像一頭困獸,瘋狂地撞擊迷宮的墻面,我血肉模糊,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至今讓我驚魂不己,至今我還未在這場幾乎要死去的痛苦中走出來。
人在迷茫時,總想找到出口與答案。再次讀這本書,我知道沒有答案,所謂的答案只是別人口中的解釋和自己心中的理解。這早已變了面目的事實,就算聽下去也無任何意義。我能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當下,接受于當下。記得多年前看林青霞的《窗里窗外》,她在書中反復地說到“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她就是靠著這句話,讓自己堅定地走出一些困惑。這應是臣服的具體解釋。如果說你不知臣服怎么做,那就這樣做就好了。
我也不停地對自己說,面對、接受、解決、放下,我在這四個階段里來回穿行,時而覺得到了放下的時候,轉瞬又要痛苦地面對。這可能就是我痛苦的根源,其實我根本沒有完全放下。我也明白,要給自己一些時間。
書中象征智者的老人在最后的信中說,“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p>
看到這句話,我怔在那里。第一次讀,竟未發現這句話深藏的含義。往往是這樣,只有在問題與困惑中,一些句子才能引起共鳴。這些話像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我黑暗的天空——原來如此,這是禮物。這上天送給我的是禮物。老天把一切事情安排好,只等我收到這件禮物。
我幾乎要把這件禮物摔倒在地,幾乎與它同歸于盡。每打開包裝的一個褶皺,就如刀割,鮮血直流。我對自己說,給自己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信心。
最近我也總想起之前遇到的不順利,我之前收到的禮物。很多年前,認識一個男孩,兩三面之后,他就提出了分手,我十分不解,因為之前沒有任何預兆。答案在半年后解開,男孩要留在這個城市,急需找一個快速結婚的對象,在最后的那一刻,他沒忍心再與我周旋。慶幸之余,也理解了彼時的痛苦。還有一次,公司競聘,我本來非常有實力升職,但在最后落選,當時的悲傷無法與外人道也,這批升職的人最后大都去了外地,而那時我還未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如果去了外地,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吧。
這些禮物收到時,痛苦萬分,過去許久,卻發現了里面的豐盛與美好。所以,我仍對生活充滿感激?!皭?、喜悅、和平”,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真我的認知,同時,我也要把這五個字帶給周邊的人,讓我們共同美好,不要殘忍地破壞一切美好的事物,因為建立一個美好需要百倍的努力,破壞一個美好不廢吹灰之力。
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