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地理野外實習:桂林篇(2015年11月)

2015年,我大二,在湖南衡陽的一所師范類院校讀書。地理科學專業,下學期學校就開展野外實習,我們一共是四個班級,百來人,本次實習大約2周。由于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于是就整理了當時寫下的一些文字。

本次實習的時間(具體時間,忘了)及其地點:

衡陽篇:(班車)

第1站:衡山植物園

2.爬南岳衡山

之后回學校,第二天去桂林:坐高鐵

廣西桂林篇:(班車)

3.桂林西山公園

4.廣西桂林國家森林公園,自由活動,去了市中心。

5.芋鎮袁家村

6.陽朔

末尾站.蘆笛巖

隨后回來:座普通火車。

2015-11-06:離開衡陽,來到桂林,首站:西山公園

今天乘坐高鐵到達美麗的桂林。午后兩點,我們隨凡老師和熊老師到達西山公園。

在西山公園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地表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態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微型態描述。為此,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組先是登上了西山。西山的海拔不高,一百多米的樣子。山下植被郁郁蔥蔥,各種樹木引入眼簾,行走在樹林之中,我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翠鳥的鳴囀。聽了凡老師介紹西山的石灰巖構造以及其他地質指示,我們帶著好奇心,向著山腰走去。

山上的風有點大,吹動著女孩的秀發和滿山的樹木的枝葉。去往山上需要走過滄桑的石梯,山腰的石梯邊,主要是灌木叢。西山的石梯坡度比較陡,大約40-70度,人行走時有些吃力。到了西山的山腰,熊老師講述了有關峰叢、孤峰、溶蝕洼地、石芽、邊槽、溶溝、石林等地質方面的知識,同學們認真的聆聽和做筆記。

那時,風越來越大了。我們向西山的山頂進軍,去往山頂的路途需要繞過一段拐道,拐道旁就是一片懸崖峭壁,峭壁邊上有一些花崗巖護欄,很護欄被風雨侵蝕得毀容了,有些瘦小,加上峭壁處處于峰叢的基座處,天氣突然陰轉,冷風從兩邊吹來,人行走在上面的時候,感覺就要墜入到懸崖之中...

鼓起勇氣,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山頂主要是低矮的植物和裸露的石灰巖。山頂有溶溝形成過程中殘留物,形狀呈尖脊狀,尖刀山狀,車軌狀等,高度一般不超過3米,那就是石芽。

縱眼望去,可以環顧整座桂林市。

我們認識了在石灰巖發達的地區形成的體形高大的石芽稱為石林,高度一般大于5米。峰叢是可溶性巖受到強烈溶蝕的山峰的集合體,它們的基座是相連的。峰林為分散性碳酸鹽巖山峰,通常由峰叢發展而成,但是因受構造影響而形態多變,在水平巖層上多呈圓柱形和錐型,在大傾角巖層上主要呈現單斜式。區分峰叢和峰林的主要是基座的高矮。

放眼望去,城區的平原中,聳立了幾座相互分離開來的山峰,看上去有些孤單。他們相比其他山峰,看上去有些低矮,但可與城區高樓大廈相互比高的。原來,孤峰是巖溶區孤立的石灰巖山峰,它需要地殼長期穩定而無太長的地質運動。

在峰叢或峰林之間,呈封閉式或半封閉狀的是溶蝕洼地。洼地底部呈現凹形,有時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看上去像一只破爛的碗。

下了西山,我們走過樹木環繞的西山西湖,直接上隱山。在隱山底下,靠近湖泊的地方,石灰巖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裂痕,呈條痕狀,那就是邊槽,它巖層較厚,離水體近,由于水體二氧化碳多巖層被長時間的侵蝕,后期地質構造發生巖面抬升,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

山峰中一般有三層洞穴,主要是因為經過三次地質構造運動。洞穴內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溶溝,是指從地表水沿著巖石表面和裂隙流動過程中不斷對巖石溶蝕侵蝕形成的。

裸露在地表的喀斯特地貌,站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像威武的戰士,守護著這座城市。

調查和游賞完西山公園后,大約午后5點,我們走到大門外集合,天上飄起了陣陣暴雨,煙雨蒙蒙了整座城市。我們要搭著公交車回酒店呢......

酒店叫做“三豐酒店”,位于市中心不遠的地方。


2015-11-13:桂林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依舊是小雨綿綿。我們組由鐘老師、熊老師帶往桂林國家森林公園。

進入公園里,老師就對我們講解了有關公園內的地質知識和地質羅盤儀的使用,我們抬頭望著前面,看見兩座大山,左邊為西翼,右邊為東翼。

我們知道地質羅盤儀的組成部分為:磁針、水平刻度值、豎直刻度值、懸椎、水準器、瞄準器。以及在所在地區磁偏角的訂正,桂林的磁偏角為負1度22分。我們也知道了地質羅盤儀的可以用來測方位和測量巖層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面、斷層面、節理面產狀。

隨著對地質羅盤儀的基本了解。我們在老師的理論指導下,開始了實踐活動。首先,我們沿著小道走過,向著東翼走。

那時天上的微微小雨開始增大了,從樹上傳來了滴答滴答的聲音,很明顯是雨越來越大了。西翼的小徑雜草叢叢,熊老師在第一線開辟新的道路。在人群的后面,鐘老師再三叮囑,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告訴我們一些基本的知識。

我們就這樣緩慢的移動,穿過一道小水池,到達了西翼的實習地點。每個組為兩人,我們大組共有5個小組。只見,我們每一個組的都是興致勃勃的做著羅盤的實驗,測量了不同的地點,最后兩位老師親自來指導,我們對地質羅盤儀的使用和測量很快就得到了驗證,相關的技巧也隨之知曉了。

隨著對西翼的調查和研究的結束,我們開始向東翼出發。去往東翼的路上,也是殘枝密布、雜草紛紛,路面比較濕潮,這里就是背斜,背斜是受到巖層的張力,在長時間的侵蝕下形成的。

那時雨停了,太陽從森林里露出了腦袋,懶洋洋地看著我們。在背斜上,我們依舊做了地質羅盤的使用。


穿過一片片森林和走過小徑,我們彳亍著,做完了東翼的地質羅盤的測量。我們知道了巖石的名稱、組成、產狀等。下山之后,兩位老師,帶領我們看望了山底下的巖石,巖石上有著化石,隨后隨即的對小組進行了成果驗查,我們徹底的知道了地質羅盤儀的使用和測量了,也對有關的地質有了了解。

做完任務,我們搭著班車回酒店,開始做本課題。

2015-11-16河流地貌考察總結(陽朔)

今天天氣晴朗,我們由凡老師帶領去了陽朔縣城。到達陽朔的第一感覺就是,山很多,街道上很有小鎮的味道。

快速的走過西街。凡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西街下面的漓江邊,西街位于漓江的凹岸,由于前些日子下了雨水,漓江的水流有些湍急,凡老師向我們再三叮囑要注意安全。

凡老師向我們布置了四個問題。我們組的同學先是用落葉漂流的方式測量出了水的流速,然后畫出了從凹岸到凸岸的河流橫剖面,最后我們集體討論了“為什么陽朔城建在了凸岸?”“為什么對岸的山峰上為什么沒有喬木?”等有關問題,同學們各執己見,議論紛紛。

陽朔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是國內著名的景點,聽說是外國人眼里最美的縣城,陽朔旅游資源非常的豐富,主要有漓江的十里畫廊、印象劉三姐等景點,人流客流量很多。

做好這些基本工作之外,老師要我們在規定的時間瀏覽了陽朔西街,感受了西街獨特的文化味道,西街具有中國的古典建筑韻味、外國風情是比較典型的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街道。

西街的店鋪眾多,商品以及特產、收藏品琳瑯滿目,盡收眼底,讓人眼花繚亂。逛了差不多一個小時,走走停停。我們匆忙的去往了專用旅游汽車站。搭車回往了實習的酒店。

在酒店,同學們又針對老師的問題進行了新一輪的討論,又對漓江的源頭、流向、以及匯入的河流在谷歌地球上搜素了出來,并且標記。我們對相關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5年,我大二,在湖南衡陽的一所師范類院校讀書。地理科學專業,下學期學校就開展野外實習,我們一共是四個班級,百...
    默夜清輝閱讀 641評論 0 0
  • 線路描述: 特色一:桂林、陽朔、龍脊精華景點,一次體驗山水、巖洞、梯田經典游覽項目; 特色二:選擇當地知名酒家,品...
    露影晨夕閱讀 315評論 0 0
  • 城市里的姑娘 你是否在繁華的街道 尋找著我的臉龐 美麗的姑娘 你是否坐在窗外 思念著我的模樣 親愛的姑娘 你是否也...
    江瀟然閱讀 207評論 0 1
  • 像是一場夢,意外的遇見、沉醉的戀愛、莫名的分開~原諒我還沉浸其中,不舍自拔。腦子里總會一次次重放和你一起的一幕幕。...
    妮靜閱讀 340評論 0 0
  • 小組分工是一個小組正常、有序進行的核心部分,只有認真分配好了組員的角色,才能起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原有效果。 如何進行...
    天長市秦欄小學閱讀 20,24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