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我們身邊總有這么一種人,無論他們從事什么行業,都能做的風生水起。不僅如此,對于他們本專業外的其他事情,他們照樣做的有模有樣。說實話,真的有點讓人羨慕嫉妒,但是我們不會去恨他們。
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這三人還特別優秀,能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捫心自問,我們大多數人雖然說不上敏而好學,但也不至于固步自封,“敏”是天賦,不可強求,至少我們可以做到“好學”。
我們不禁要問,這類人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
咱們嘗試從兩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一個人把自己專業內的事情做好,這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持續深耕,進行了大量的刻意練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做起來必然得心應手。
對于專業外的其他領域,能夠在短時間內,跨越行業壁壘,融會貫通,他們又是怎樣做到的?很多時候我們會籠統地說,因為這些人“有心眼”。如果遇到事情總是習慣這種膚淺的歸納、簡單的思考,怎會從中有收獲呢?
那么,我們就嘗試進一步思考:什么是有心眼?如果說有心眼就是聰明伶俐,這話不錯。但是似乎這又是“膚淺歸納,簡單思考”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必須要具備:起心動念的初心、背水一戰的決心、永不放棄的耐心。初心是意愿,決心是意志。誰都想逆風翻板,向陽而生。假如你在進取的過程中不具備上述的“三心二意”,命運都不好意思讓你成功。
“三心二意”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會當你一降生就已經打包好,等待你下載,安裝,運行。它是在你人生的系統無數次崩潰,不斷的遭遇bug之后,才能持續獲得的“補丁”。你想要流暢的運行,還需要對他們進行不斷的優化,之后它才能融入你,成為系統的一部分,這樣你的人生才能完成升級。
有了這“三心二意”就一定能成功嗎?沒人敢打這個包票。從技術層面上講,一旦你起心動念的初心,方向不對,后面的決心和耐心只會指數級的放大你的挫敗感,無異于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這時候我們就要談一下“心眼”中的“眼”。所謂眼,指的就是眼界和洞察力。眼界是看問題的高度,洞察力是看問題的深度。具備高度的視野將使你縱觀全局,提綱攜領。(明天再聊,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