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大夫巧解周易——何為易經

《易經》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可以說中國的文化是在易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能看懂《易經》的人還真不多。看懂了又看透了的人就更少了。看透了又能提出了新的見解的人那又是少而又少的了。

何為易經?臺灣的曾志強教授解釋那部書是中國的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易經》這部書的完成,有一種說法是:人更三古,時歷三圣。也就是易經經歷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下古的孔子,才完成的著作。它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用了三把鑰匙解開了宇宙人生的密碼。第一個就是伏羲八卦,第二個鑰匙是文王六十四卦,第三個就是孔子的《十翼》或者《易傳》。

看到這個解釋,小丁大夫認為這些說法只能讓人感覺高深莫測。在小丁大夫的眼里《易經》是個非常簡單的書。

《易經》中的“易”字,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就是“變經”。就是講解世間萬物變化的經。

由于世間最基本的變化就是陰陽的變化。而陰陽的變化是個轉化過程,是個形變質不變的過程。

比如,一塊鐵,燃燒了,風化了,變沒了。這是化有形為無形。它的鐵離子是不變的只不過變成了氧化鐵而已。

再比如,馬活著為陽死了為陰,但是馬的身上的元素還是沒有減少的。只不過是從大的動態變成了小的動態而已。

馬死了被人和動物吃了或者被細菌分解了,那也是化有形為無形,馬身上的東西都是從一種形式變為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的。絕不會變成了真空的。

所以萬物的最基本的變化就是個陰陽轉化的過程。這個很像日月交替的過程,所以叫做《易經》。

讀懂《易經》這部書你就會發現很多的現象是可以根據不變的現狀,推理出將來要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推理可以發生在個人也可以發生在社會上。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這句話很多人的感慨,但是你要是真的讀懂了《易經》,根據不變的基礎現狀推理可能要發生的變化,那么人生十之八九都是在預料之中了。

其實《易經》并不用學透了它,只要做到“知行合一”易經的變化就可以推理出來了。

開始學《易經》都不要看字,只看圖就行,因為《易經》剛剛產生的時候只有圖,沒有字。

《易經》中的所有的字都是后來的人給加上去的。它剛剛產生的時候只有一個八卦圖!所以初學者讀易經里的字只會被誤導,是有害無益的。包括臺灣的曾志強教授寫的《易經的奧秘》也誤導了我很長時間。

如果你能把《易經》中的圖的變化看懂了,在圖中用不變的圖像推理出可能發生變化的圖像,那么《易經》這部書的基本原理你就懂了。

小丁大夫2012.6.9作于泉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