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在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停留在那個當下的年齡,變成一個“內在的小孩”。
這個內心小孩,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受傷以后,內心沒有被關注到的部分,這個內在小孩,就會以各種形象出現。自卑的,暴躁的,憤怒的,沒有安全感的。
她一直都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早已習慣了她的存在,或者可以說不知道她的存在。
但是這個內在小孩,卻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所以我們有時在外人面前,是一個陰晴不定的人。
而施琪嘉的《療愈你的內在小孩》,就是一本能讓你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產生連接,認識與和解的書。
書中說到:“如果你生命中,所擁有的天賦是一座寶庫,那么內在小孩就是看門人。”
如果這個內在小孩沒有被看見,她總是鬧脾氣,不肯放行,那我們就無法調動寶庫里的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本沒有閱讀門檻的心理自助書籍,作者會帶你發現并治愈我們的內在小孩,還探討了內在小孩,如何影響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
在書里,我們會有很多疑惑被解開,有很多的瞬間,都會豁然開朗。
內在小孩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啟
我們都知道,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是最痛苦的事情。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從一個胎兒,到出生變成嬰兒,這個過程跟媽媽一樣,也是非常痛苦的。
這個新生命的降生,是在雙向都用力的情況下,才獲得的生命。而嬰兒第一個哭啼聲,是因為從母體的羊水,到空氣中,嬰兒因為不會呼吸,而恐懼,通過哭讓氧氣進入肺部的過程。
從那一刻起,嬰兒就為了“活”下去,比如哭,拉,鬧等等有各種驚恐的方式。原來活著不是成年人的煩惱,而是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從書里,你還會知道,原來喜歡宅的人,就像退回母體子宮的狀態,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干擾和刺激。
還有剛出生的嬰兒,在0-3個月里,無條件滿足不是溺愛,而是給足內在小孩最大的安全感。
而內在小孩的好與壞,取決于她的感受。如果你在孩子早期,能允許自己被孩子,當作工具一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工具人,無情地使用。
那么孩子長大以后,當你年老了,她就會對你充滿感情。而這樣的“輪回”,就在這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
內在小孩的不同時期
如果按照瑪格麗特·馬勒的分類,最早期是內在小孩,在剛出生的1個月就形成了。它們有不同的時期,分別是:
1個月內,自閉期,這個時期的內在小孩,處在一種“上帝”般的感受。
2-6月,共生期,這時的內在小孩,學會了微笑與獲得愛的感受。
6-10月,孵化期,這個時期,內在小孩進入自戀與探索階段。
10-16月,實踐期;
16-24月,回歸期;
24-36月,客體恒定期。
所以,前期對內在小孩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原來,孩子在熟悉環境下成長,也是一種陪伴。
當你看見此書,你會理解喜歡宅的人,是缺乏安全感;喜歡購物的人,是因為缺少愛的表現;喜歡“作”的人,是因為缺少陪伴……
當你看完這本書,你會理解女朋友為什么喜歡“作”,也開始懂得自己很多莫名其妙的行為和情緒。
你內心沒有被治愈的傷痛,希望看完書能幫你找到答案。
療愈別人也是治愈自己
這里分享一個,我看到非常讓人動容的視頻故事,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在飯店被媽媽訓斥的場景,路人都看不下去了。
路人男:“寶貝一點都不笨。”
寶貝:“真的嗎?”
路人男:“一點都不笨。”
路人女:“特別優秀。”
路人男眼眶有點紅,對寶貝說完“特別棒啊,寶貝”,他摘下眼鏡,開始擦眼淚。
路人男這種收起自己的傷口,轉過頭來,掛著淚水安慰別人,真的讓人動容。可見,他的內心,有過與小女孩相似的童年。
寶貝有些傷心地說:“可是媽媽老說我笨。(看到叔叔哭了)叔叔你怎么哭了?”
寶貝一邊說著,一邊朝路人叔叔走了過來。
路人男忍著淚水,開始安慰小女孩:“寶貝一點都不笨,你是我見過小朋友里最優秀的。”
寶貝:“可是,我成績不好。”
路人男:“沒關系,不要管成績好不好,你只要努力就可以。真的!”
他停了幾秒,接著問寶貝:“你愛媽媽嗎?”
寶貝毫不猶豫地說:“愛。”
可是,寶貝很快又接著問:“可,媽媽愛我嗎?”
這個問題真的讓人心疼。
路人女:“愛,媽媽當然愛你啊。”
寶貝:“那為什么媽媽要對我說那樣的話。”
路人男若有所思,帶著些哽咽地說:“她雖然很愛你,但是愛你的方式不對。她可能希望你今后變得更加優秀,所以她用她的方式去愛你。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現在的你是不對的。”
他看了看這個只有五歲的寶貝女孩,然后說:“你能理解她嗎?(停頓幾秒)你能原諒她嗎?”
寶貝很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
路人男起身,蹲下去抱了抱小女孩。
這個路人男,在擁抱寶貝的那一刻,他也在抱他內在的自己。他真的是用良言療愈著小女孩,小女孩內心也有了暖暖的安慰。
生活里,傷害別人的事情,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有可能還是無意間的,而最難的就是選擇用最正確的方式去愛別人。
特別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因為所謂“愛”的方式不同,讓長大后的孩子,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傷害!
我們這一代,都是被這樣的父母教育大的,所以長大以后,就特別想做和父母不一樣的父母。
教育方式就不想和他們一樣,他們對我們的愛,無意中變成了“傷害”,對我們心靈上的抨擊,真的很大。
看這個視頻,我也哭了,根本就控制不住的流淚。我們有多少傷害,是在“愛”的名義下形成的。
真正的治愈,是內在小孩的成長
那么,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這6句話,來與內在小孩和解吧。
1. 對不起;
2. 這不是你的錯;
3. 這種事不會再發生;
如果說“對不起”,對于內在小孩就是一顆救心丸,那么“這種事不會再發生”就是一顆定心丸。
4. 我愛你;
“我愛你”這句話充滿著溫暖的治愈性,簡單直接,直抵心靈。
5. 我為你感到驕傲;
有多少孩子,終極一生的努力,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
6.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每個內在小孩或多或少都受到過傷害,都需要被療愈和滋養。
如果以已為人父母,這6句話可以多說給孩子聽,讓親子之間的愛,重新回到順暢的狀態。
這6句話,也可以多說給伴侶和自己,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用愛和理解的方式,包裹自己,療愈自己。
就像榮格說的那樣:“真正的治愈,是內在小孩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