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爸媽,但我好怕給他們打電話
關注
2017-10-04 10:03 · 字數 2242 · 閱讀 14351 ·? 成長
1
昨天晚上7點多,我媽給我打電話了,當時我正噼里啪啦地敲著鍵盤,余光一掃,剛好眼睜睜看著來電顯示的畫面消失掉,這是我第N次因為忘了把手機從靜音調回正常,而錯過我媽的電話,我感到很愧疚。
更讓我愧疚的是,我媽默默接受了這個,默默接受了我以往對她解釋過的各種理由,“我之前開會來著,所以調靜音了。”“那個時間我在書店啊,所以調靜音了。”“參加聚會來著,接電話不太好。”
她理解女兒在大城市的生活自有一套要遵守的規范,所以連一句“結束了記得把手機調回來啊”,這樣的抱怨或者要求都沒有說。
為人父母的可憐之處在于,孩子小的時候,要教他們如何懂事,孩子長大以后,要體諒孩子,為他們做到懂事。
2
我等了10分鐘,我媽真的沒有再給我打電話,我趕緊回撥了過去,而她幾乎立馬就接了電話,一聲欣喜至極的“寶貝兒啊”傳到了我的耳邊。
我馬上自我檢討,然后拋出了連環炮一樣的問題,“玩得怎么樣啊?”“晚飯吃了嗎?”“天氣冷不冷啊?”“你累不累啊?”我媽也都耐心、細致地回答了我,語氣里透著一股高興勁兒,但我卻越來越心虛了。
因為,她馬上就要返程了,而她出發的那個時刻,我并沒有及時打個電話關心她,我現在這樣獻殷勤,明顯是馬后炮的行為,與其最后問她冷不冷,為什么一開始不提醒她帶厚衣服呢?
長大以后,因為一個“忙”字,我錯過了太多應該關心父母的時刻,在他們最需要我三言兩語的安慰之時,我沒有做到主動打一個電話。
于是我帶著愧疚、心虛,抓住機會大獻殷勤,而這種“用力過猛”,卻并沒有讓我好受一點,反而提醒我,必須要面對我為人子女的失職,面對我缺席的安慰和陪伴,所以,我好怕給爸媽打電話。
3
高中畢業的時候,我是個心比天大的野心家,把志愿填到了離家1600km的南方城市,送我去上學的那天,爸媽到了學校就扭頭走了,我擺了擺手送別他們,馬上就投入到了新奇又充滿誘惑的大學生活中。
很久以后,大二的時候,我媽跟我說,那一天她和我爸再多待一會,就會更放不下我,她甚至動了陪讀的心思,而我爸-,與中國大多數父親相同,不善于對子女表達情感,轉過身,眼淚就掉了下來,對我媽說:“南方太熱了,我怕女兒受不了。”
所幸,每周一個視頻電話,讓爸媽順利度過了最開始那段還不習慣分別的日子。
他們舉著小小的手機屏幕,又不懂得找好角度,只顧著看手機里的那個我,然后說出“好像累瘦了,爸爸媽媽再給你打點生活費,吃點好的”,“怎么長痘啦?要早點睡覺!”“每天都要開開心心的啊!”諸如此類的話,我對著他們的大頭,“嗯嗯”地答應。
4
到底是還沒有真正地長大吧,漸漸開始體會到了離家在外的難熬。
在被誤解的時候、被懷疑的時候、覺得委屈無助的時候,非常渴望父母能像以前一樣呵護自己的脆弱。
尤其是生病的時候,自憐的情緒泛濫,整個人無法振奮精神,開始想念家,想念會為我著急上火的爸媽。
有一年中秋節,本來約好寢室一起去湖南的鳳凰古城旅游,結果我在臨行的前一晚,中耳炎犯了。熱心的室友們也提出了帶我去醫院什么的,但我也不愿因為我,而使她們的湘西之旅成為泡影,最后,我一個人留了下來。
我努力說服自己,好好吃藥,好好養病,趁此機會,看看書睡睡覺也是不錯的。可是當我走到藥店門口時,突然發現自己連買什么藥都不知道。
上高中的時候,曾因為一次重感冒得過中耳炎,那次是我媽從醫生那里拿的藥,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跟我媽如實相告。
后來,在我康復的那幾天里,我媽天天給我打一個電話,說她睡覺老是不踏實,擔心我會嚴重。
再后來,我再也不敢講這些事,學會了報喜不報憂。
5
有一次,我談到了一份非常棒的合作,當然,主要棒在甲方出手大方,不差錢。
我很興奮,給我媽打了個電話,吹噓她的女兒多么牛掰。
放下電話沒多久,我爸又給我打來了,接通電話就開始嘿嘿笑,笑了好久,說了一句:“女兒你真棒,越來越像你媽了。”
不知道為什么,我聽了這句話淚水就決堤了。
后來我寫文章寫得小有起色,我媽打電話問我:“寶貝兒啊,你的文章都發布在哪里啊?要不要爸爸媽媽關注你,給你增加點人氣?”
我就跟她說,你看看就好,不用關注我,也不要在意別人的評論,現在的網絡暴力太可怕,我怕你看見生氣了,再和別人罵起來。
我媽不服氣:“你以為媽媽什么都不懂啦?沒素質的人,就不要與他們爭高低呀!”然后爽朗地笑起來,我的眼睛卻悄悄濕潤了。
6
我現在好怕跟爸媽打電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聽到家里老人有意外的消息。
我姥爺當年去世的時候,我正處在備戰中考的階段,在他悄悄走掉的那個凌晨,我爸媽接到醫院的電話后,沒有叫醒我,所以這也成了我一個遺憾。
我姥姥身體一直很健康,喜歡健身,但畢竟年紀大了,成了一個抽巴的小老太太,并避免不了所有老人的通病——重復說話,所以至今,每次見到我,還在說:“哎呀,小知枝都比我高了!”旁人聽了都覺得是個笑話。
我的爺爺奶奶,我爸還在努力踐行著陪這對老人看世界的愿望,不想讓他們有太多遺憾。
每一代子女,各有各的無可奈何與補償方式,而我作為隔輩子女,會為父母揪心,怕“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痛會帶給他們折磨和痛苦。
更何況,我也愛著家中的老人們。有他們在,這個家才是完整的,有他們在,我的爸媽依然是有人愛有人疼的孩子。
7
中秋節到了。今晚爸媽會結束和朋友們的旅行,回到那個屬于我們仨的家。
我也準備結束掉一切工作,和他們團聚在一起。
三個人窩在家里也好,在小園子里玩泥巴也好,出去吃大餐也好,開車去兜風也好。
我好怕給你們打電話,但我好喜歡和你們在一起。
因為我可以跟媽媽吵架,跟爸爸撒嬌,你們在我觸手可及的范圍,可以親,可以抱,可以大聲對你們告白:爸爸媽媽,我愛死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