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
當一切有計劃有規律的發生,你似乎可以節省很多混亂的時間,直接把注意力用在你該做的事情上。這也許就是提前計劃、設置好默認選擇的價值之一。
今天晚飯后媽媽選擇去散步,你選擇在家練習黑管。就在這個空檔,媽媽在得到上聽完了這本書《選擇的價值》,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過多的主動選擇會給選擇的人帶來很多負擔,占用大量的認知資源。如果你不想為一些選擇付出時間和精力,那可以接受默認選項或者使用代理。這樣可以讓你減輕決策的負擔,簡化生活,把注意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這就像我們使用電腦或打印機一樣,習慣于很多的“默認設置”,是因為我們選擇了相信這些設置是更專業的技術人員給出的比較普遍適用的建議,而減少自己去摸索調試的成本,而有時間去做更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但當我們意識到這一次的需求比較特別的時候,比如我這次只想打印題目而不打印答案,那我需要人為調整一下設置,重新做出選擇。
對你而言,提前詳細的梳理好所有待完成的事項,列好計劃,每天何時該做什么,你的大腦也已經形成了默認選擇,不再為這些選擇浪費腦細胞,而把它珍貴的放在了具體要做的事物本身上。
但是,書中同時也提出:
某些默認選擇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學習機會減少。而且默認選擇還會讓你的視線變得狹窄。一旦你使用了默認選擇,就意味著把自己限制在過去的生活里,或者限制在設計選擇的人圈定的范圍里,拒絕了更加多維的能力和視角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還需要保持好奇和靈活,對待值得突破和探索的新領域,適當的減少對默認選擇的依賴,而主動做出新的嘗試和調整。
就像今天你和媽媽對弈的兩盤象棋一樣,一味地按常規套路“出棋”,必然一敗涂地。這一點,你今天表現很是進步。雖然好久沒下棋,但在策略上媽媽已經明顯感覺到你的精進了,因為想要輕易贏你變得不那么容易了,你開始會分析媽媽的“后招”,能提前看到對手的選擇而做出應對,這便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狀態。
人和機器最大的區別,在于血和肉帶給人的思維彈性和情感體驗。學會辨識和選擇我們的需要,這是值得經常思考和探索的事。
一次晚風習習中散步所得的收獲,媽媽分享給你,如果你有心,明天可以開始留意體驗一下,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默認選擇,哪些任意選擇,它們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這可是商家慣用的方法,說不定你在常去的全家超市,都能隨處可見哦~
做個愛思考的寶寶吧,嘻嘻~
永遠愛你的媽媽
20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