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疲憊不堪地應付著手頭上的,即將來臨的機會與任務,但往往收效甚微,只想著拼命地學習新的技能。奔波于工作、學習、生活之間,卻難以找不到平衡。 《精要主義》一書給了我們新的思維方式——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義者的思維模式——選擇 甄別 取舍
關于選擇,Mary.Oliven的一句話可以告訴你真正的答案“告訴我,你要干什么?在這野蠻卻寶貴的時間里。”要么慎重的有所不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擺布。是將生活交由他人安排還是自己綻放精彩,你的選擇將會給你答案。
關于甄別,幾乎一切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時間與結果的關系。書中提及以下三個重要定理:
冪級定理——某種努力較之于其他努力,會使成果呈指數級增長。
帕累托原理——80%的成功源于20%的努力。
重要少數法則——通過解決問題中一個微小部分提高產品質量。
甄別出價值最高的選項,實現邊際效用最大化。
關于取舍,要大干一場的到底是什么?精要主義者會強迫自己權衡兩者并戰略性地選擇那個對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極大地增加實現自己目標的機會。努力將取舍視為內在生命固有組成部分。正如郭士納采取的復興IBM公司的舉措:不斷調整內部結構,賣掉非核心,長期效益不好的部門,擴大核心利潤高的業務。為IBM后來依舊利于不敗之地創造了條件。
精要主義主張只做必做之事,有目的地深思熟慮地,戰略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具體而言,就是在選擇做什么上,更挑剔。一期奇葩大會上,蔣方舟關于討好性人格的演講很觸動我,其實在家長眼中的乖寶寶大多都有過類似的境況,而這一人格的形成其實阻礙了精要主義者的探索之路。因此,懷著敬意,合理優雅地拒絕不重要的事,以便應承真正重要的事,即使短期內會帶來社交成本,但精要人生的題中之義正是認識到:從長遠來看,受人尊重比受人喜歡重要得多。
寥寥幾語,無法涵蓋本書的精髓,但也希望能有些幫助。
我是潔潔,在校生一只,愿你們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