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都要做很多選擇。選擇一份工作,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一位伴侶,甚至選擇如何培養自己。
拿工作舉例。
通常我們選擇工作都是先從自身出發,緯度有:當下會的、適合做的、想要做的。這些維度會交叉得出一些選項,再結合市場,從中選擇最合適的。
然而很多人在這些具體的維度里,也會迷失。我們有時候想做的事,僅僅是很多其他人夢寐以求的,當自己被裹挾其中時,甚至會完全忽略自身的適配度。以至于當自己與選擇不適配時,而完全不知所以,感到迷茫焦躁。
那么如何清晰得認識自我,了解自我與夢想崗位的匹配度,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這里可以通過一個思維模型來展開認知——冰山模型(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麥克利蘭 于1973年提出)。
表現層
冰山露出的一角是知識與技能,甚至是信息(如行業潛規則)。
我們大學學的專業、看過的書等都屬于知識。
打網球、編程、演講等就屬于技能。
知識與技能都是后天習得的。這也是最明顯最容易判斷會不會的部分。也是只要投入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就能學會的部分。屬于冰山的表現層。
核心層
冰山的水下一部分,是能力,如交際能力、創新力、思考力、意志力、領導力等。
能力層這部分很難直接判斷,但是這也是決定各種技能能做到什么程度的關鍵。這通常只能通過一個人具體完成一件項目或事物來判斷。
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別在于,知識技能屬于專業特定領域,而能力是通用的,意味著能力可以在不同領域遷移。
我們能看到一個從來沒做過財務的高級管理人才去做CFO,也能看到CFO去當任CEO。但是一個完全沒有財會技能與知識儲備的人是基本找不到會計工作的。
當能力與工作不匹配時,我們會感到,工作、溝通效率低下,復雜問題完全無從下手,心力交瘁。
能力的培養則是比技能知識要花費長的多的時間,這部分需要找到老師或者引路人。當這塊能力有所突破時,甚至會產生一種叫頓悟的感覺。
基底層
冰山模型的最底層,就是價值觀、性格、動機。
這些因素是人的經歷、環境、原生家庭,甚至是基因共同影響塑造的。一旦形成,則很難改變,主要是很難被自我認知察覺。
1.價值觀是判斷事物是非、優先級的標準。
2.性格則是個人行為的偏好特質。主要有四個方面: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
- 態度特征:
關心他人、冷漠自私;公正、自私;誠懇、奸詐;認真、敷衍;謙虛禮貌、粗暴蠻橫、靦腆害羞; - 意志特征:
果斷、勇敢、堅忍不拔、獨立、固執己見、怯懦、任性、隨大流、優柔寡斷、不堅定; - 情緒特征:
穩定、積極、不穩定、消極; - 理性特征:
觀察敏銳、獨立思考、大局觀、邏輯性強、缺乏主見、幻想、鉆牛角尖;
3.動機,通常分為三種:成就需要、權力需要、人際需要。
- 成就需要的人,喜歡挑戰,爭取成功,追求優越感,尤其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 權力需要的人,希望影響或控制他人且無法忍受被他人控制。常表現為喜歡爭辯、健談、直率、頭腦冷靜。
- 人際需要的人,尋求他人喜愛與接納,對于人際關系沖突傾向于回避。
當應付工作比較輕松,然而卻毫無幸福感時,極大可能是基底層因素不匹配。
越底層的因素產生影響越大越深遠。
以上就是冰山模型的內容。
當認清自我后,如何選擇工作呢?以同樣的方式對工作進行分析。
首先大量分析各種招聘需求,總結崗位共性,與崗位成長路徑。判斷崗位成長路徑,基本也能探明這類工作的崗位天花板。
再獲得基本的結論后,找到行業內在工作的人進行訪談。對自己的初步結論進行印證。
最后通過分析崗位所需的技能、能力,以及支撐此類能力的基底因素來與自己的各項進行匹配測試。
此處以產品經理為例。
產品經理的職業路徑:
助理PM、初級PM、資深PM、產品總監、產品副總裁、CEO;
產品經理的技能要求:
原型繪制、office三件套;
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
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書面的PRD、口頭的項目匯報)、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領導力、創新能力;
助理、初級PM要在搜集市場、用戶需求后,能完成提煉分析概括,提供解決方案就行;
資深PM與總監需要能在商業市場上有所判斷,制定計劃,立項,并推動項目落地,推動監督項目干系人完成執行工作。
而副總裁與CEO則要在此基礎上,具備創新能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領導,是無法孵化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產品的。
適配的基底層能力:
動機:高成就需要;權力需要;
性格:強勢、邏輯性強、理性、大局觀、情緒穩定積極、有毅力、果斷、勇敢;
工作、伴侶等選擇道理相同,"匹配"比"優秀"更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