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閑來無事空出兩個多小時去花個二十塊看場電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是今天好像鼓起了很大勇氣。
早上醒的很早,刷刷牙洗洗臉,頭發卷成一卷繞成丸子頭綁起來,然后打開電腦進軍400這個數字。本來就打算今天就這樣過去了。九點多的時候,已經消滅了300.沒想到這么快,然后就開始不停的打開美團,關掉美團。不是猶豫花不花錢,是在猶豫要不要一個人去。躺在地板上猶豫了一會兒,起來看到那個筆筒。然后就拿了包拿了外套出了門。
果然是跟著一群孩子,看完了這部電影,果然沒有成雙成對的虐狗大軍,果然沒有情侶期待這部電影如鐘愛這本書那般。孩子們特別吵,聽到了他們口中的柯南,小白兔,光頭強,熊大,白雪公主…那些帶著他們來的爸爸媽媽有的在低頭玩手機,有的在打電話。一年前吧,好像更久之前,只記得是在火車站,我們等火車,記不清是去哪里的火車,只記得是送別的火車,我送你走。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附近找了一家麥當勞,并排而坐,兩個人一頁一頁一起看完了《小王子》。看的時候心里很驚喜,是的,是驚喜,就跟我剛認識你知道你愛看書一樣的驚喜。從那個數字定義開始,我就覺得那些文字說到了我的神經里。還記得我坐在回去的車上,你在火車上跟我說“馴養”,跟我說小王子和玫瑰,跟我說小王子和狐貍。就是那時候,我覺得對了,因為你看到和我看到的一樣,你知道,它們在談什么,在說什么,你也知道,我在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后,有朋友要我推薦書,我有推薦過這本書,而且我會問他們看過的感覺,再無同感。
再后來,換了2部手機,但是每部手機里都有一本《小王子》,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再看一遍。和《穆斯林的葬禮一樣》,像是一種尋找自己的通道。
一直說自己是個“想當小孩的大人”,經常被人說整天活在童話里,不切實際,理想主義。我知道這不是對單純和簡單的褒獎,多半是訓責和不理解。有一段時間下雨天我看到路上有很多蝸牛,因為草坪里的水好多,它們只能“跑到”路面上,這個還是我問過你之后再百度知道的,那時候南昌天天下雨,我每天早起上班,都能看到校醫院前面的那條路面上好多蝸牛,通常走到那里,我都是剛從食堂出來手里拿著包子和紅豆粥,然后掛在傘把上。我記不清我是什么時候開始幫它們逃亡的,只記得有天走在我前面的一男一女,他們看不見路面上的蝸牛,一路上,我在他們后面看到好多被踩死的蝸牛,被踩死的蝸牛沒有跟我們一樣的血,我看了說不上來什么感覺,后來就潛意識當起了搬運工,把它們一個一個拿到樹上去,然后那段時間,只要是下雨天,那條路上,就會有一個走走停停撿蝸牛的人。我覺得有趣好玩,把這件事認認真真當成一件事跟三個人說過,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反應。
很多人他們像只會對數字在意的大人,像國王,像那個聽到掌聲就脫帽致意的人,像那個數星星的人,像玫瑰,像狐貍,,像燈夫,也有人像這個善良重情義的飛行員,像的最多的,是電影里的小女孩,現在千千萬萬的孩子都像這個小女孩,要按部就班,要上好的學校,要聽大人的話,要一步一步走到計劃的終點,要成為成千上萬“成功”的大人們。電影里沒有扳道工,扳道工的那句“他們真幸運”,我一直覺得“他們”說的是那些孩子們手里的破娃娃,因為孩子們并沒有得到和破娃娃一樣的真正的時間和重視。
時隔一年多,這些文字在看完這個電影之后一個一個從腦海里冒出來。所謂區別,是電影里把書中隱藏起來的東西呈現出來了,書里小王子遇到每一個人說完話就走了,靠自己去感受,而電影里最終呈現了每一種人的“成長”,包括小王子。那個數星星的人,目的在于擁有,而不是數星星到底有多少顆,看到小女孩歇斯底里地喊著那句:“我會長大!但我絕不會變成跟你一樣的大人!”時,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沖擊。老飛行員告訴小女孩,他走了沒關系,她會永遠記得他,就像他永遠記得小王子一樣,小女孩說,可是小王子已經有了玫瑰,而我需要你…不知道,就像感同身受一般。馴養,在我看來,從那張紙飛機開始,就早已存在在小女孩和老飛行員之間了。
每個人都會長大,現在的社會像是一個克隆器一樣,把漸漸長大的人們一個一個地克隆。慢慢地,這些“克隆人”追求的東西慢慢開始變得一模一樣,“克隆人”的生活步驟像是一個重復了幾百次的實驗,到哪步該怎么做,該有怎樣的反應,都一樣,有時候驚人一致到感覺一件事好像經歷了幾百遍。人們傳承著各種各樣的習俗,傳播著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并自然而然形成了沒有明文規定的規矩,無論生活家庭事業還是愛情,它們好像都有了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有了所謂的“對”和“錯”。于是在這個無論什么事都會有過來人告訴你一套思路告訴你應該怎么做的環境里,我不再問誰誰誰有怎樣的打算了,也不再問誰誰誰還有怎樣的只屬于自己的追求,生活,已經同化了大多數人。而異類,一不小心就會成為。
覺得遺憾的是,2015一整年,我就只期待這兩部電影:《小黃人》、《小王子》,意義不同,心意一樣,卻沒有完成當時的小愿望,我一人前來,帶著兩份感覺,猶豫也產生于此,我怕我平衡不了兩份感覺,也怕我無法讓你感同身受。這兩部電影都是開心,只不過前一部重音節在“心”字上,后一部重音節在“開”字上。
好像沒有看過哪部電影之后被我稱之為爛片,看過的電影不算多,也不算少,也只會看自己感興趣的,不是每部電影上映了都會跟風去看,很多電影大家褒貶不一,我只要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就覺得挺好的。我不評論電影,也不比較電影和書。它能讓我看完之后想起這些,想起書里的每個段落,想起他們的對話,想起自己的想法,想起當時的自己,能把我自己曾經想象過的畫面一一呈現在我眼前,甚至呈現了我在書中不曾想象到的,對我來說,它就是好的。
——“想要獲得羈絆,就得承擔掉眼淚的風險”。
長大是一件美妙又奇怪的經歷,生活的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也都不一樣,別忘記回頭跟小時候的自己說說話,雖然那時候的自己被現在的種種定義成幼稚,傻,笨,但,一定有某些東西讓每個人的內心無比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