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給父親的信》讀后感

那日翻看卡夫卡的《書簡》,我看到了卡夫卡寫的一封《致父親的信》。開篇是:“最親愛的父親:最近您問起我,為什么說我畏懼您。如同往常一樣,對您的問題我無從答起,一來是確實我畏懼您,二來是要闡明這種畏懼設計到具體細節太多,憑嘴很難說清楚。”這種非同尋常的開篇吸引我忍不住繼續讀下去,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封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的超長信,密密麻麻的譯文就長達34頁(原文35000字)。更沒想到,我認認真真地讀完了,而且讀了兩遍!

據記載,這是34歲的卡夫卡在因咯血而被診斷為肺結核后,在“向死而生”的絕境中給父親寫下的一封絕筆信,而且這封信他寫完后并沒有寄出,他的父親,大概也是在五年后他去世后才看到的。在信中,卡夫卡從童年的記憶寫起,不厭其煩地歷數了父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展開了父母與子女關系、特別是父親與兒子之間關系的一次深入分析。


卡夫卡父親與幼年的卡夫卡(圖片來自網絡)

卡夫卡的父親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他熟悉當時的工業社會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以一位退役軍人的精神艱苦奮斗,鍥而不舍地經營著雜物店的生意維持一大家人的生計。他希望他的兒子像他一樣斗志昂揚,卻沒想到兒子繼承了母親家族的大半特征,天生孱弱而敏感,對于父親像暴君一樣的軍事化管理方式,極其不能適應,心靈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創傷。“那個身影龐大的人,我的父親,他會幾乎毫無道理地走來,半夜三更將我從床上揪起來,挾到陽臺上。他視我如草芥,在那以后好幾年,我一想到這,內心就遭受著痛苦的折磨。”

他可以不講道理,“您是那樣自以為是,以致您可以不講道理,總是您常有理。”

他可以實施雙重規則,“您要我遵循的戒律,您,我至高無上的楷模,您自己卻可以不遵循。”

他鄙視兒子的朋友,“您并不認識他,您卻用一種我已經忘卻了的可怕的方式將他比作甲蟲。狗和跳蚤的諺語您脫口就溜了出來,對我喜歡的人您常常就是這樣的。”

他譏諷兒子的女朋友,“多半她穿了一件什么迷人的襯衫,布拉格的女人就會來這一套,你當然就一見鐘情,立刻要和她結婚。”

……

這樣粗暴的父親,對于天生一顆敏感玲瓏心的卡夫卡,簡直就像一場災難。他在父親面前沒有自尊,也沒有自信,既不會思想也不會說話;而且無論在職業還是婚姻的選擇上,他都逃不過父親的干涉,他選擇保險公司公務員為職業,在日復一日的單調中消磨歲月;他與其中一個女友兩次訂婚兩次取消婚約,最終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沒有結婚。他在信中對父親說:“有時我想象一張展開的世界地圖,您伸直四肢橫臥在上面。我覺得仿佛只有在您覆蓋不著的地方,或者在您達不到的地方,我才有考慮自己生存的余地。”


青年卡夫卡(圖片來自網絡)

這樣的親子關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養成了對本來應該認真加以對待的事物卻偏偏不認真對待的習慣。”——對卡夫卡來說,就是妥妥的叛逆,一直到死;因為父親對他后來在文學上的成就始終不以為然。缺少父親鼓勵的孩子,即使取得再高的成就,內心也充滿了濃重的被否定感,會覺得自己的作品一文不值。所以,卡夫卡臨死之前請求朋友將他的所有作品全部燒毀;幸虧他的朋友是個伯樂,留下了他的所有遺稿,才讓后世的人們有機會解讀他的作品,也就讓我們有機會通過這封信體會他悲涼的人生。

在這封冗長的令人心情壓抑的信中,提到的唯一一個溫暖的瞬間是:卡夫卡小時候生病時,父親攝手攝腳地到房間去看他,“您在房門口站住,伸長著脖子看我安臥在床上,您出于關心我,只向我招了招手……我便撲到床上,止不住幸福地哭了起來……”當年卡夫卡寫到這里時不禁潸然淚下,而我讀到這里時也不禁辛酸得要落下淚來。這是怎樣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呀!雖然他也有母親的疼愛,但母親又是極服從父親的,在家里做不了主,左右不了父親的意志。父愛與母愛,哪一樣都不能缺;缺了哪一樣,這一生都是遺憾。

每一個來到父母身邊的孩子,都是上帝送給這對父母的天使。父母不是天生就能合格上崗的,要通過后天的努力才能達標;而父親,更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關鍵。我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溫柔對待自己的孩子,更希望父親能夠真正了解孩子,在孩子前行的人生路上給予強大的心靈支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