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教授大講堂》系列講座第十二講于工科樓B座101如期舉行。本次講座《回顧·展望——新時代藝術設計教育的使命》由美術學院柯立紅教授主講。
柯立紅,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畫創作及媽祖民間美術研究,所創作的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獎項。
“回顧過去五年國家民族的發展,了解中國近五年的發展狀況,同時以十九大精神勉勵自己,我們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談到此次講座的主題時,柯立紅教授如是說,“如今,設計不僅僅是學習專業課的知識,還有對人生、對社會的關懷。”
上層建筑、經濟、國防、民生、基礎設施等都是國家建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設計領域,而藝術設計能夠對各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
十九大召開之后,國家的藝術設計轉變為“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引領中國朝著綠色經濟轉型,使中國發展邁向更高境界。這也成為了未來五年的又一個偉大設計構想。
藝術設計的價值觀念要有強大的人文精神作為支撐,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有利于提升藝術設計教育的境界。
因此我們應該加強中華民族意識形態的統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努力在更具廣度和深度的人文視野中擔當起社會責任,從內心里追求至真至善的大美。
在講座中,柯立紅教授多次提到:“不論國家、社會、還是個人,甚至就連平面圖形都是需要進行藝術設計的。就像電腦屏幕上所展現的這些圖片,從點、線、面、色彩的構成上來看,沒有重復的版式設計,但都清晰直觀的表達了這些數據。這也是一種藝術設計。”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希望你們做一個有情懷的新一代人,不能只待在象牙塔里,要走出去,觀察力與社會接軌。”柯立紅教授在講座的最后這樣說。
講座結束之后,2017級視覺傳達設計的黃燕美同學說道:“我的收獲是設計要與現實的事物相結合,正如教授所說的設計要與人文精神相結合。”
而談到設計與藝術的差別時,2017級視覺傳達設計的劉晗如是說:“在我看來,藝術就是一種隨心所欲的感覺,可以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去做,不會受到束縛;而設計更注重思想的對決。但是藝術與設計相輔相成,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