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才能不焦慮》中,作者列舉了21種方法:
1.解碼焦慮 焦慮=關切+威脅。
焦慮時,自我剖析:
在焦慮事件里,我關切的是什么?
我感到有威脅感的是什么?
弄清之后,就可以從關切的對象和造成威脅的原因方面入手,切換視角,遠離焦慮。
2.管好注意力 專注=力量 適當分散注意力,有利于遠離焦慮。
3.制定計劃 焦慮產生于一鍋渾水中。
換句話說,哪里有混亂無序、漫不經心、結構缺失,哪里就有焦慮。
為何?焦慮是對危險的感知,而混亂恰好釋放著危險的信號。
4.學會接受 所有類型的人際關系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你無法控制他人,只能控制自己的應對方式。
如你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根據他的表現你卻可以選擇去教導、懲罰、斥責、界定邊界、訓誡或自責,等等。
一句話,你無法控制,但可以應對。
5.掌握人際技巧,注意溝通和邊界 焦慮,通常是混亂、邊界不清、溝通不暢、懸而未決和缺乏控制感的副產品。
把話說得再明白些: 當事情混沌不清時人們更容易感覺焦慮,焦慮的天敵是明確性和條理化。
6.像世界上最健康的人(自己了解的)那樣去做。
也就是常說的像別人學習,從別人的視角來思考自己的行動,給自己找一個對標人物。
沒有辦法的時候,想想世上最健康的人此情此景下會怎么做,咱們就那么做。
我不認識這世上最健康的人長什么樣,但我可以肯定他的回應會是積極的、鼓勵的、務實的、能解決問題的。
7.提前演練 焦慮常常是由來自未來的、模糊未知的事情而引發的;而恐懼通常意味著一種更加強烈的情緒,它背后的誘因是具體的、基于當前的。
只要把情緒表達出來,本身就可以減少焦慮。
8.加強鍛煉
根據梅奧醫學中心(它是享譽世界的非營利性綜合醫療合作中心)網站上的說法,鍛煉可以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大腦化學物質”,包括神經遞質和內啡肽,從而降低焦慮水平。
鍛煉還能減少致人抑郁與焦慮的免疫系統化學物質的生成,升高體溫,后者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此外,鍛煉還能讓人變得放松。 除此之外,鍛煉還有數不清的心理益處:實現目標、完成挑戰、成功減重、保持身材,這些都會讓人增加自信、提高自尊,最終有利于焦慮的緩解。
9.擁有信仰
憂慮是一把搖椅,它讓你忙碌,卻也讓你原地踏步。 ——艾爾瑪·龐貝克(Erma Bombeck)
信仰的類型:
(1)對上帝或任何你所命名的超自然存在的信念。
(2)信奉命運。
(3)信任他人。
(4)信任自己。
10.學會寬恕、樂觀和感激
11.消除所有沖突
所有你無法改變、操縱和控制的,必須以健康、冷靜的接納態度來予以解決。
12.厘清職責
13.主動選擇
事實本身如何不是最關緊的,你的神經系統相信的是你的感受,而非事實。
14.深度呼吸
15.及時清空
16.不要逃避
只要能帶來愉悅的行為都會引起重復。
所以在將來遇到的焦慮誘發情境中,你極有可能會再次逃避而不是直面問題,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某事產生焦慮——逃避問題,從而獲得極大解脫——將來再次遇到類似問題,再次焦慮——再次逃避。
17.自我交談
在心理學上,尤其是認知取向的心理學流派往往認為,當我們掙扎在焦慮情緒中時,應該時常和自己交談——出聲地交談。
為什么要這樣和自己交談呢?因為它管用!
你說給自己的每一句話,你的神經系統都會深信不疑,而你是怎樣看的比事實是怎樣的對你的神經系統來說影響更大。
反復思慮可能的危險就是引發焦慮,而往好的方面去想則會讓你減輕焦慮。
最好的辦法就是大聲說出你的想法,當你聽到自己用自信、堅定的聲音來陳述你的解決方案時,你的內心會更加篤定、沉穩,這往往能幫助你更好地實現你的想法。
18.做最壞的打算
19.學會放下
20.了解未知
人類焦慮的一個主要來源是面對未知狀況時產生的各種思慮。
21.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