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我這里說的是賺錢,make money.
下邊這個例子是個真實的例子,我相信你們不少人看完之后會都有同感。
『我現在在一家公司做主管,月收入1萬5。但是還是錢不夠啊,孩子上學要錢,現在房子的貸款要還。我想知道,除了工作晉升之外,還有什么方法能賺到錢的?』
8小時以外賺錢,在現在的資本寒冬里已經逐漸被人接受,過去港片里講家里缺錢,于是男主人工晚上『做夜更』,這似乎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故事,而今不光發生在社會主義國家,還逐漸成為正常。另外,一大波自由職業者的來襲,也開啟了『如何賺錢』的新問題。
對于make money,我專門研究了國外和國內的方式。經過總結,我發現歸根結底就以下五種方式:
1. 用自己賺錢
說簡單點就是賣時間,你干一小時的活,給你一小時的錢。廚師賣自己的做飯時間、工程師賣自己的開發時間、咨詢師賣自己的咨詢時間、專車司機賣自己的路上時間……。本身打工就是一種變相的『賣自己』。
但是從不同領域的角度看,同樣是一小時,你給客戶的價值決定了你掙多少錢。
怎么能讓單位時間賺更多的錢?這里有兩種思路。
一種,是客戶單價更高。比如,你在一小餐館做一桌子飯,這一桌子最多三五百塊,刨去原材料成本,再多加地溝油,也就賺兩三百塊;但是你到了大酒店做一桌子飯,花費時間其實差不多,一桌子就能到三五千甚至上萬塊,刨去原材料成本,肯定賺上千。(當然,大家也知道,飯店的收益中,酒水收益最高,但小餐館最多是紅星二鍋頭和啤酒,而到了大飯店就可能有82年拉菲對吧);所以,如果你手里有技術,有客戶,你找客單價更高的,支付能力更強的客戶。
所以這也就是為啥有很多人非要到各種富豪沙龍的群里混,到各種MBA沙龍的群里混,其本質就是憑借自己的某個小技術博得某些大佬們的賞識,并由此掙他們的錢。
舉例,我認識一個做人生成長的『大師』,他就在某個名校MBA耕耘很多年,由此吸引了大量有點錢的『學生』,然后就開班談人生,面授機宜,這其中自然會涉及點身心靈、周易讀心的內容,反正信則靈。他只開小班,一個班最多10個人,但每個人收一萬,兩天的課程。就這樣,每個月都能開一個班,也不需要太多運營成本,玩的也風生水起。
另一種,是單位時間服務更多客戶。這就是做培訓老師的價值,你給一個人講課是講,給一百個人講課也是講。但是一個人即便客單價再高也是有頂的,而只要你單位時間服務的人足夠多,每個人只掏一點錢,你的收益就大了。這也是為何現在一些做高考培訓的的老師能一年賺幾十萬上百萬,因為互聯網能讓他在同一時間服務全國各地的眾多客戶。
因此,如果你選擇賣自己,就這兩個路數:要么去找有錢人多的平臺,要么去讓自己被更多人知道,傳遞給更多人。
賣自己的人,自戀,要么對自己,要么對自己的技藝,都有著某種程度的自戀。喜歡自己被更多人認識、認可、尊敬的感覺,他們要么把自己打磨成無堅不摧的劍,要么把自己修煉成充滿傳奇的神。
2. 做產品賺錢
這跟用自己賺錢不一樣。你要在之前先做出一個產品,然后把這個產品賣給別人收錢。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用自己賺錢屬于,服務即收費,客戶給你錢要么是當時就給,要么是提前支付。而做產品賺錢的前提是,你得先花時間、或者花錢做出產品,這段時間是純投入,然后才能通過賣出產品得到產出。
舉例:做個收費的游戲,一旦發布出來有人玩,人會交錢,于是你就可以躺著賺錢;寫本書出版,書本身的流量可以給你帶來版稅;
做產品的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在你做產品投入時,很難判斷,產品做出來是否能賺錢,是否有人用,有多少人用。有的人寫本書,很少有人買,銷量一旦小,就不能帶來收入。這就是風險。
但是用產品賺錢的一個好處就是:一旦你能賣出產品,一旦有足夠多的用戶來買,產品本身就能帶來新的銷量。于是就會產生『睡后』收入。躺著也能賺錢。
做產品的人,往往愛琢磨,喜歡自己動手嘗試,即便失敗也想嘗試。他們喜歡一款產品栩栩如生出現的樣子,然后人們使用,稱贊,轉發,瘋傳的過程。即便是做了產品沒人用,依然有種虐心的感覺,想繼續再做一個。
3. 賣產品賺錢
你也許做不出產品,設計不出衣服來,做不出食品來,但你可以通過賣賺錢,這就是最簡單的生意賺錢。找到進貨渠道,先進貨,做營銷和推廣,有用戶購買,賺取買賣的差價。
廣大某寶店主和微商們就靠賣產品賺錢。他們要用各種手段推廣,降價促銷,設置不同產品的價格和定位,然后他們憑借大量的流水來確保收入和利潤。對他們而言,成交比利潤更重要。
賣產品的人,務實,短期目標感強,喜歡頻繁跟各種人接觸,包裝產品,頻繁成交的即時成就感。
4. 用比賽賺錢
我的一個朋友,現在的職業是專業德州撲克選手,在全球能進前100名。他每天的作息就是,8點鐘起床,8點半吃飯,然后運動半小時,打開電腦,開24桌德撲,打兩個小時,下午復盤分析,晚上再打一個小時。每個月參加各種比賽,每年參加全國比賽。這其中,光比賽贏的ipad每年就十幾個。
我還一個朋友,曾經的職業是『魔獸』電競選手,在全國電競大賽中拿過第三,他們三個人組成一個戰隊,早上5點起床開始練習,9點鐘接各種代練,一直打到夜里11點到一兩點,通過代練,可以一個月拿2萬元。
還有的就是其他體育競技的職業選手,如果有職業聯賽,職業選手通過加盟各地的比賽隊,參加比賽,贏,再贏,再贏,拿到獎金。然后會被某公司看到,做個廣告,賺取廣告費。
參加比賽賺錢的人鳳毛麟角,往往要在全國進入前幾十名才可以。但是,比賽本身就是游戲,這是最典型的靠玩來賺錢的方式。
這類人往往有超群的技藝,10000小時是必然要練習的,并且,冷靜,靈活,果斷。
5. 用錢賺錢
話說小紅在2010年買了套房子,貸款50萬;到2012年又買了套房子,貸款100萬,她咬牙每月還房貸,然后,時間到了2016年,她把第二套房子賣掉,凈賺200萬。
這不是段子,就是真事。這是典型的用錢賺錢。
再講個故事,也是真事。小華,2011年進股市,但頭幾年都是熊市,還賠了20萬,2015年半年的牛市,小華嗅到了血味,全倉投入,還配資1:2杠桿,在牛市最高點的時候,一度凈賺400萬。這也是典型的用錢賺錢。
這種事,說的好聽點叫錢生錢,說的不好聽點叫:
賭
我在一個微信群,群里有個首席提問官,是知識管理大仙『蕭秋水』,她每天都要提一個『每日一問』,有一次她的每日一問是這樣的:『你賺錢最多的一次是因為什么?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影響?』,群里很多人回答,我發現一半人的回答都是:『買了個房子』。
看來在中國,賺錢的方式也許不是去打工,而是錢生錢。
但是既然是賭,自然就是有輸有贏。輸了要認。
比如那個2015年靠股市賺了400萬的小華,在股災時沒及時賣掉,甚至到最后都賣不出去,400萬紙面財富灰飛煙滅,還因為配資爆倉,又貼進去100萬。
真正能用錢賺錢的人,需要冷靜、不貪,同時還得有點運氣。
還記得巴菲特說過那句箴言嗎?
第一,不要虧損;第二,不要虧損;第三,記住前面兩條。
以上,就這5種賺錢模式,再無其他。
如果你想多賺點錢,看看自己愿意玩哪種?把一種玩好了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