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論是面對自己的人生設計,還是面向工作發展,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來,先把心靜下來,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去做。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這個道理其實我早就知道。但是遇到緊急情況,總是習慣于“不管有沒有帶武器,先沖上去再說。”
小A大學畢業后,由于專業與社會脫節,雖然打了很多求職電話,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后來迫不得已,只好報了一個短期技能培訓班,突擊學了一段時間技能,這才找到第一份工作。
但是將來對于自己要干什么,卻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他只想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好。兜兜轉轉,干過好幾種不同的工作。終于在后來的工作中,他將自己的工作當做自己人生成長,努力的方向,慢慢從工作中獲得了成就感與歸屬感。
年輕人剛畢業,趁年輕,機會多,嘗試多份工作,未嘗不可。但是如果能提前給人生做長遠規劃,想清楚了自己到底要什么再去選擇,一定會更加成功。
02:個人學習的5種途徑:讀書、旅游、交友、拜訪名師、個人領悟。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從大到小可以分為三種:第一,能學會別人教的東西。第二,能學會書本上的東西。第三,這種知識,世界上還沒有,靠自己慢慢摸索領悟,獲得的新知。
我現在處于第二階段。有些人連別人親自教的東西都學不會,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好學”的精神。
其實前四種都是與交流有關。
讀書是與以前的人的思想進行交流;
旅游是與旅途中的其他人,與景區的文化進行交流;
交友是與別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
拜訪名師更是學習優秀者的思想,并與其交流,獲得自身成長的最佳途徑。
交流很重要。
03:當我們把一個行為當成投資的時候,我們想的就不是盡可能少花錢,而是盡可能思考花這筆錢是否劃算。
小A 喜歡購物,尤其是在網上購物。但是每次買東西,看著看著就忘記了自己一開始要買的東西,被別的商品所吸引。最后買了一堆才發現,自己最需要的東西還沒有買。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時間觀念,意志力不堅定的人。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買了一堆無用的東西。
相反,小B也喜歡購物,但是每次買之前都會列好清單,把自己要買的東西的提前想好,然后快速下單,從來不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他也會時不時的和家人一起去旅游、看電影和聚餐,增進與家人的關系。花點錢讓自己和家人開心,這才是掙錢的意義。
小B還不斷的投資自己,他深知,只有自己成長了,才能帶的家里人一起進步。
如果每個行為都看成投資的話,這個行為從長遠看,到底是能帶來價值的,還是失敗的。這條是我們做事的行為準則。
遇到事情不能任性而為,看到孩子不聽話很生氣,就上去簡單粗暴的打一頓。而不去追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治標不治本,最后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