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創(chuàng)業(yè)艱難,曾顛沛流離、數(shù)易其主,先后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袁紹、曹操,最后到荊州投奔了省長劉表。
在劉表手下,劉備招兵買馬,事業(yè)才慢慢有了起色。劉表病死后,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手在赤壁大敗曹操。此戰(zhàn)之后,劉備坐擁半個荊州,有了割據(jù)天下的資本。
從一無所有到一方諸侯,劉備身邊一直有一群不離不棄的小伙伴們支持。文有諸葛亮、龐統(tǒng)、孫乾等,武有關(guān)羽、張飛、黃忠、魏延等,這些人跟隨劉備在荊州立足,是劉備最早的家底,所以被稱為荊州系,或稱為元老系。
在荊州系中,有一人智勇雙全、義薄云天,被劉備特別看重。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的趙云。
早年,劉備和趙云一起在公孫瓚手下混事。由于出身貧寒,公孫瓚不怎么看得起趙云。但劉備卻待趙云恩如兄弟,食則同席、寢則同床,漸漸地趙云便追隨了劉備。
公孫瓚兵敗后,劉備與趙云短暫地走散了一陣子。后來,趙云在袁紹處尋得劉備,正式認(rèn)他為主公,從此就隨劉備浪跡江湖。
趙云是一個難得的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
公元202年,此時劉備已在劉表處落腳,屯兵新野。曹操知道后,派大將夏侯惇、于禁等帶兵圍剿劉備。趙云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將夏侯惇等騙至博望坡,然后用火攻大敗曹軍。在此次戰(zhàn)斗中,趙云英勇不凡,生擒了敵將夏侯蘭。
劉表死后,他的小兒子劉琮繼承了他的職位。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劉琮束手就擒。曹操立即派出了精銳騎兵突襲劉備。由于沒有準(zhǔn)備充分,劉備軍寡不敵眾,在當(dāng)陽被打得丟盔棄甲。為了逃命,劉備丟下老婆孩子,僅帶著數(shù)十騎向南方逃去,十分狼狽。
趙云此時懷抱著劉備的兒子阿斗,一手持矛,一手牽馬,保護著劉備的老婆甘夫人,硬是從亂軍之中走了出來,平安回到劉備身邊。
不僅勇武無敵,趙云人品也是一流。
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敗回北方。劉備帶著趙云平定了荊南四郡。趙云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并且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
趙范有一位嫂子樊氏,年輕守寡,生得貌美如花。趙范很想把她送給趙云,但趙云堅決推辭,他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不能亂了規(guī)矩。”
有人覺得趙云迂腐,勸他接受這位美女。趙云便告訴他,“趙范是被迫歸降我們,他內(nèi)心究竟咋想的我們并不知道,況且天下美女多的是,干嘛吊死在一棵樹上。”果然,趙范不久就反叛了,而趙云沒有受到牽連。
這就是趙云,能夠堅守底線,抵得住誘惑,比起三番四次求娶秦宜祿之妻的關(guān)羽強太多。
公元213年,劉備率軍攻取益州。趙云自領(lǐng)一軍,攻下了江陽、犍為等郡。
徹底平定益州后,劉備的隊伍分成了三個派系,一派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荊州系。
另一派是原來劉璋手下,后來投奔劉備的將領(lǐng),代表人物有法正、孟達(dá)、李嚴(yán)、吳懿等,我們叫他們東州系,又稱投降系。
還有一派是益州本地士族將領(lǐng),代表人物有譙周、杜瓊等,我們叫他益州系,又稱土著系。
為了籠絡(luò)人心,劉備賞賜了諸葛亮、法正、關(guān)羽、張飛每人金五百斤、銀一千斤、錢五千萬、絹一千匹。
接下來就賞趙云,但趙云并不為所動。他勸諫劉備,“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現(xiàn)在敵人不止匈奴一個,還不是可以享樂的時候。益州的百姓,剛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應(yīng)該先讓他們安居樂業(yè),而不是掏空他們。”
劉備瞬間感覺“被打臉”,又不好反駁,只能取消了賞賜計劃。
不得不說,趙云真心為民著想,替益州百姓說了句公道話。
但從此,趙云便日漸被冷落。首先是得罪了已經(jīng)接受了賞賜的元老系們,與趙云相比,他們相形見絀,心中必然惱恨,其次,投降系和土著系因為沒有得到賞賜而憤憤不平。
最不爽的自然是劉備,他平時以“仁義”自居,關(guān)鍵時刻卻顯得沒有趙云覺悟高,臉上實在掛不住,雖然不得不取消了分贓式的封賞,卻不再信任趙云。
于是,趙云成為一枚棄子。
劉備攻下漢中后,關(guān)羽、黃忠、張飛、馬超分別被封為前后左右將軍,甚至魏延都成了鎮(zhèn)遠(yuǎn)將軍兼漢中太守,立下功勞的趙云卻仍是個雜號將軍。
夷陵之戰(zhàn),劉備干脆不帶趙云。一代名將從此長期被閑置。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好不容易想起了趙云,卻讓他率偏師出兵箕谷,去掩護關(guān)系戶馬謖。
馬謖在街亭兵敗,被諸葛亮揮淚斬首,趙云也受到牽連被貶職。
次年,趙云便在無盡的寂寞中郁郁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