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美國務卿蓬佩奧在一檔電臺節目上,再次兜售所謂的中國“間諜論”,聲稱中國政府滲透美國的大學系統,竊取了美國數千億美元的知識產權,并表示,特朗普正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學習,可能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會有后續行動。
這已經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威脅中國留學生了,不過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這樣做了,可能會再次遭到美國國內的反對。
7月14日,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開庭審理了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訴訟美國政府留學生簽證新規的案子。開場之后美國大政府秒慫。開庭不到5分鐘,雙方就達成了協議,政府同意撤銷之前發布的留學生新行政新規。
這里主要想聊一下為什么會有人反對對留學生的限制。個人認為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大學的經濟利益會受損,二是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一,美國大學的經濟利益。
每個大學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捐贈、聯邦撥款、商業投資、學費等等,不過不同的大學各收入渠道的占比不盡相同。
哈佛大學2019年捐贈收入占比最高,其次是學費,收入占比22%。不過不同學院內部也有差異,像法律、設計、商學院占比均超過了40%。
哥大2019年學費收入占比24%,位列第二,第一是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為26%,政府撥款占比19%,位列第三。
紐約大學2019年學費收入占比為58%,位列第一。
以上只是列舉了部分頂尖大學的收入情況。可以看出學費占比均比較高。而對于非頂尖的大學而言,學費的收入占比會更高,因為其所獲得的捐贈以及投資收益、政府撥款等會相對低很多,從而更加依賴學費收入。
那么,從整體上看,中國留學生貢獻了多少的學校收入?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統計,2014到 2015年度,美國共有近97.5萬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約30.2萬人,占31%,領先居第二位的印度17個百分點。國際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300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學生約占1/3,這就意味著中國留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2017至2018學年,有36萬中國學生在美國高校注冊就讀。2018/19年,美國留學人數達到了109.5萬人,中國留學生數量繼續小幅 上漲,為36.9萬,占比約33.7%,比例繼續增加,每年給美國帶來140億美元的收益。
國際教育協會副總裁佩吉·布盧門撒爾(Peggy Blumenthal) 表示,美國公立大學得到的州內支持越來越少,很多公立大學原來能從州政府得到50%的經費,現在這個數字是10%。所以他們需要付全額學款的學生。幾乎所有在上本科的國際學生都是自負全額學費,或者由他們的家長自負學費。中國學生當然會帶來財務上的益處。
以國際學生人數眾多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加州州內居民的學費為$12,816美元一學年;而州外居民和國際學生要負擔的學費是每學期$39,498美元(2015年數據)。利用這些收入,公立大學能夠保證師資資源與教育資源的充足。
以上還只是常規年份的分析。而對于今年而言,疫情讓美國的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倒退,大學的收入中,捐贈、政府撥備、投資收益等必然會大幅下滑,學費的占比會更高。這一點從08年金融危機時期大學的表現也可以印證。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大學損失慘重,為彌補損失,各大學紛紛通過漲學費來回血,公立大學學費漲幅超過10%,加州系更是近30%!此次疫情與金融危機相比,高校的損失只多不少,所以增加學費收入幾乎是高校要生存下來的必然選擇。以下是美國各大學的19年和20年學費的對比,大家自行看一下。
本來學校還想著提高學費、增加學生來補補血,財務處的小板凳都已經搬好了,你現在不讓人來了,還讓人活不啦。
我看了一下其它的回答,有一些小伙伴說中國留學生不來,可以吸引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生啊,我想說美國的大學對其它國家確實有吸引力,但是我想說你雖然有吸引力,但是別人不一定能付得起學費啊。
上圖是部分美國高校的學費,再看一下整體上在美國留學需要的費用。
可以看出2018-2019年度,公立高校的學費平均為37,430美元,私立高校則達到了48,510美元。這還是疫情漲價之前的數字,如果算上漲價,私立高校的平均學費應該要上5萬美元,四年下來就是約140萬人民幣。
試問一下,如果全部禁止中國學生赴美學習,超過1/3的學費缺口怎么補?學校還要不要發展?大量的青年教師還要不要恰飯?靠哪個國家的生源能彌補?這種想法有點像臺灣的新南向政策。不要大陸的游客,然后去發錢補貼那些東南亞的國家,結果補貼發了不少,消費幾乎沒有。由于高昂的學費,很難有其他國家填補到約1/3的中國留學生的缺口。其實只要想想就能明白,美國大學對這些國家學生的吸引力是始終存在的,在沒有禁止中國赴美學習之前,為什么這些國家的學生不去呢?突然禁止中國留學生之后就一窩蜂的想去了?
2. 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科技發展的貢獻
這里以AI行業為例。馬可波羅智庫的研究表明,全球最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中約60%在美國工作。但是這些在美國從事人工智能的頂尖研究者來自哪里?第一來源國是中國,為29%,而美國本土為僅為20%。
可以看出,中國的優秀AI人才大部分流向了美國,這些人在美國拿到學位后,只有少部分回到了中國。
麻省理工大學校長拉斐爾 · 萊夫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有83%的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完成學位5年后,還繼續在美國工作。
看到這個結果,是有些心痛的。2017 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定義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其中提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人才,是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競爭力,最關鍵的是擁有取得關鍵理論突破的核心技術人才。
而大量中國培養的人才卻到了美國工作,為美國科技的發展,人民的幸福做貢獻,為打壓自己的祖國提供幫助,這一現象在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越來越喪心病狂的背景下,尤其令人心痛。
很多人可能會講,科學沒有國界,在哪里發展是個人自由。但是現實世界不是理想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遠遠沒有到破除國家壁壘,人力資源自由流動的那個階段。站在目前這個時空節點上,國家的存在是有現實意義的。目前,國家與國家的之間的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還是以國家為一個利益共同體,而不是整個人類。所以不僅僅是科學家有國界,科學也是有國界的。他在哪個國家工作,決定著是為哪些人謀福利,是為哪個國家的人做貢獻,為哪個國家的發展提供幫助,為哪個國家的提供競爭力。
不過,可以看到,目前國內也加大了對歸國留學生的支持。
上海
根據《新僑回國來滬創新創業服務指南》,留學生回國后想要落戶上海,回國后的首份工作必須要在上海,并且公司的注冊地也要在上海。
除此之外,歸國留學生們如果想要落戶上海,也需要注意公司的資歷:
1. 公司必須在上海市行政區域內注冊;
2. 注冊資金大于等于100萬人民幣;
3. 依法納稅,有社會保險。
留學生落戶上海具體要求如下:
1.在國(境)外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2.在國(境)外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海外碩士研究生,有4種情況如下,滿足任意一項即可申請:
(a)國內211本科+國(境)外任何正規院校的碩士研究生;
(b)國內非211本科+國(境)外排名前500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c)國(境)外獲得正規本科學歷、學士學位證+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證;
(d)國內外聯合培養碩士,國內211高校或者國外前500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并且國外學習時間達到六個月以上。(既不屬于國內211又不屬于國外前500高校的,需在國外高校學習滿足365天。)
3.在國(境)外留學獲得本科學位
(a)國(境)外排名前500高校本科畢業,且學習時間一年以上。
(b)中外聯合培養本科,應同時獲得國內和國(境)外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4.進修訪學
(a)國內碩士,并擔任訪問學者一年以上。
(b)國內副高職稱以上,并出國進修一年以上。
備注:符合以上1-4四種留學落戶條件的,申請前需要連續在同一家公司不間斷繳納6個月1倍平均工資社保基數。
5.其他情況
其他不符合2、3項條件的,需要在國(境)外學習滿1年以上;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的,應同時獲得國內外高校的學歷、學位。
同時申請前連續12個月在同一單位社保基數達到1.5倍,且個稅與社保一致。
注:共五大項,符合條件之一即可申請
一旦成功落戶上海之后,留學生們還可以享受其他幾項福利:
1. 優秀人才可拿最高50萬元資助金;
2. 可購買一輛免稅車;
3. 浦東創業者可申請15萬元創業資金。
有網友透露稱,自己提交了落戶申請后,不到四個月就審批下來了,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北京
目前北京急需人才類型: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引進和聚集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創新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
當地福利:
? 辦理北京落戶。? 政府提供10萬元企業開辦費。? 提供的短期周轉性住所。? 可購買免稅車一輛。? 獲得北京市“特聘專家”稱號——100萬獎勵。
基本要求:
? 在國外取得我國教育部認證的碩士及以上學位。? 留學回國后需在兩年內遞交申請材料。? 年齡不超過45周歲。? 在國外學習時間超過360天。? 留學生與在京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關系,簽訂時間大于等于一年。? 用人單位和留學生必須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注意:北京留學落戶政策包括赴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留學的同學。)
具體詳情,可登陸北京市政府官網進行查詢。
廣州
目前廣州急需人才類型:
將重點打造汽車、石化、高端裝備、數控、造船、精品鋼鐵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吸引科研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優秀中青年人才和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來穗創業發展。
當地福利:
? 創業培訓補貼每人最高2500元。? 一次性創業資助5000元。? 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個人最高20萬元。? 可購買一輛免稅車。? 留學人員的項目向科委申報,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啟動資金補助。
基本要求:
? 經廣州市認定或審核確認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 在國外獲得學士學位的,年齡需在35周歲及以下;? 在國外獲得碩士學位的,年齡需在40周歲及以下;? 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年齡需在45周歲及以下。
深圳
目前深圳急需人才類型:
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基因工程、干細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掌握產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力爭引進50個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1000 名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和 10000 名以上國內高層次人才。
當地福利:
? 享受深圳生活補貼: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 可購買一輛免稅車。? 辦理本地戶口。? 未成年子女入托、入中小學就讀免費,優先申請,并可以報考市、區重點中學的高中部。? 可到各公立醫院就診并享受各大醫院提供的方便。? 可申請租用市、區政府提供的安居房和留學生公寓。
基本要求:
? 在國外學習并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留學人員,或在國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工作或學習一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訪問學者和博士后等進修人員。? 年齡在45周歲以下;? 取得深圳市《出國留學人員資格證明》;? 無隨遷人員;? 通過系統信用查詢;
成都
目前成都急需人才類型:
圍繞高技術產業以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服務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的人才需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
當地福利:
? 可購買一輛免稅車。? 對符合標準并被批準納入的引進人才,給予每人100萬元的資助。
基本要求:
? 在國內取得中級以上職稱或學士及其以上學位,并在海外學習或進修1年以上,在成都工作的回國人員。
杭州
目前杭州急需人才類型:
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高技能實用人才,重點引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制造、食品飲料等四大主導產業以及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等四大新興產業的高端人才。
當地福利:
? 對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來杭創辦企業的,提供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資助資金。? 可購買一輛免稅車。? 入選“521人才計劃”的入選者,提供80萬元人民幣的安家補助。? 并提供購買一套不低于120平方米的人才專項住房。? 給予創業者最高500萬元銀行貸款的全額貼息。
基本要求:
? 國(境)外畢業證書;? 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或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個人參保證明(碩士及以上學歷享受“先落戶后就業”的無需提供);? 有效期一年及以上的勞動合同(碩士及以上學歷享受“先落戶后就業”的無需提供);
本號主要對經濟或者投資的基本概念進行講解,解析資本市場的買賣策略,另外對于突發消息及最新政策,會第一時間解讀,歡迎關注我或者我的微信公眾號“扶搖投資筆記”。
原創不易,求轉發,求點在看,覺得好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