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日常生活中被“殺熟”你有遇到過么?看似充滿溫情的人際關系網絡里,“殺熟” 這顆暗雷卻常常冷不丁地炸響。在日常購物時,本以為靠著熟人能得些實惠,卻一不小心掉進了?“殺熟” 的坑。 3 招實用秘籍,保準讓你遠離這些糟心事。
那些讓人寒心的?“殺熟” 瞬間
前幾天,朋友阿敏跟我吐槽說,她一直是小區門口那家美容院的常客,和老板也算相熟。有次美容院推出新的面部護理套餐,老板熱情地阿敏推薦,說是看在老顧客的份上,給她最優惠的價格,3000 元 10 次。阿敏想著自己平時也常做護理,價格似乎還算合理,就爽快地買了。
可沒過多久,她偶然間聽到另一位新顧客聊天,人家同樣的套餐,首次體驗只花了?800 元。阿敏這心里頓時像吞了只蒼蠅又氣又惱,自己一直信任的美容院,居然這樣 “坑” 自己。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就像《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在奢侈品店工作,本以為和同事關系不錯。有次她休假,拜托同事幫忙跟進一個客戶,結果同事卻搶了她的單,這何嘗不是一種職場上的?“殺熟”。
在購物消費領域,這種情況更是頻繁上演。我們出于對熟人的信任,沒有過多計較價格,卻沒想到對方利用這份信任,在背后給我們狠狠一刀。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但有些人,卻把這份心思用在了算計熟人上。
殺熟套路大揭秘
商家?“殺熟”,手段層出不窮。常見的一種就是價格歧視,對老顧客給出比新顧客更高的價格。他們覺得老顧客已經習慣了在自家消費,不會輕易因為價格波動就離開,所以肆無忌憚地抬高價格。還有一種是產品質量差異,表面上給老顧客推薦 “高級” 產品,實則可能是積壓庫存或者質量稍次的。就像有些水果店,給熟客推薦的水果禮盒,看似包裝精美,里面的水果卻可能有不少瑕疵。
三招教你遠離?“殺熟” 坑
貨比三家,心中有數
不管在誰家購物,都要多去了解市場行情。買衣服時多逛逛不同的店鋪,線上線下對比價格;買護膚品看看各大平臺的促銷活動。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只要花點時間,就能掌握大致的價格區間。心里有了底面對熟人的報價,就能迅速判斷是否合理。
敢于砍價,別抹不開面子
很多中年人在熟人面前,總覺得砍價不好意思。但要明白買賣就是公平交易,熟人也不能例外。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詢問是否還有優惠空間。說不定對方原本的報價就有水分,你這一砍反而能拿到更合理的價格。就像買菜時,和熟悉的攤主講講價,大家也都能理解說不定還能給你多添點小菜。
理性消費,不被人情綁架
商家?“殺熟” 往往會利用人情牌,讓你覺得不買就對不起這份交情。這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性,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價格是否真的劃算。如果只是因為人情而沖動消費,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中年少女在生活中本就有著諸多責任和壓力,購物本應是放松和享受的過程,絕不能讓?“殺熟” 破壞了這份美好。從現在開始,運用好這三招,讓自己在消費的戰場上,不再因為 “熟人” 而受傷。記住,我們的信任很寶貴,不能被隨意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