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為什么變淡了?

今天是大年初二,從醫院值班回到家累得要死,大街上雖然門可羅雀,但是醫院仍然像往常一樣熱鬧非凡。車禍的、打架的,一撥接一撥。對于這樣的狀況早已習以為常,有些患者可能會覺得醫生冷血,覺得醫生不慌張好像就是對自己的患者不重視,但是我的一位老師曾經告訴我:“搶救病人的時候,無論患者的家屬多么的緊張激動,你都不能緊張,一定要鎮定,要有條不紊,忙而有序,因為只有這樣患者才可能不死在你的手里。如果你慌了神,患者基本上就死翹翹了。”

好了,說了句題外話,我們來說回正題。為什么大家都覺得年味兒變得越來越淡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復雜,不知道能不能答好,但是我仍然想試著回答一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得小時候,過年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絕大部分的孩子過年的程序大概是這樣的:學校期末考試的成績下來了,這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但無論好壞孩子們都會高高興興的去學校,因為他們知道馬上就要放假了。有人領回了獎狀有人空手而歸,學校的通知單上會寫著你的成績和老師評語,這就像極了我們現在的年終成績匯報。這張紙基本定下了你這個寒假的基調,相信大家都懂。成績好的得到家長的獎勵,成績壞的得到家長的責備,或者是一頓皮帶炒肉絲,但是無論歡喜還是悲傷過幾天都會過去。迎接孩子們的都是歡天喜地的新年。過年的前幾天都會跟著大人們置辦年貨,去趕集,這時的集市要比平常的熱鬧的多,賣什么的都有,不知道這些賣稀奇古怪的東西的都是從哪冒出來的。孩子們就像進入了奇幻世界一般,個個眼睛都冒綠光。看見賣糖葫蘆的嘴巴就開始覺得酸酸甜甜的,不一會兒就開始咕嚕咕嚕的咽口水,看見炸油條、糖糕的就想撲上去咬一口,即使早上吃過飯了,也會纏著自己的父母買一根。不遠處套圈的圍了滿滿的人,那邊還有賣煙花炮竹的,賣新衣服的也在賣力的吆喝,不知道到底看哪一邊好。有難纏的孩子會央求父母滿足愿望,但是一般父母只會在被纏的煩的時候,才會答應自己的無理取鬧。安撫完這些個小祖宗,家長們開始置辦年貨了,買春聯、買鞭炮、雞鴨魚肉蛋,不一會兒就滿滿的一三輪車了,孩子們像個拖油瓶一樣。回到家里大人們開始蒸饅頭、炸丸子,這個工作往往是比較近的親戚家在一起完成,大家分工明確,小孩子一般都被攆了出去,因為怕蒸饅頭的時候小孩子胡說不吉利的話。除夕夜是小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了,因為小時候過年地上都下了厚厚的雪,看上去就是童話世界的模樣。吃年夜飯、放鞭炮、領壓歲錢,點著燈籠滿街跑,各家的小伙伴都瘋到很晚才回家。回家美美的睡一覺,第二天就新年了。

現在回憶小時候過年還是很美好的,但是我們長大了反而覺得年味兒變得一年比一年淡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真的是因為我們都長大了,失掉了以前的童真了嗎?我想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些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中間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大環境還是一直在好轉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接受的新鮮事物也多了,有言道:見多識廣。當我們見的多了的時候,我們就不覺的稀奇了。比如說:小時候一年吃兩頓肉,現在一天吃三頓肉,那過年的時候再天天給你吃肉你是不是覺得很厭煩,像一種負擔。心里總是在想能不能吃點清淡的。所以就丟掉了小時候吃肉的高興勁兒。小時候肚子里沒有油水兒,現在滿肚子的肥油,還在發愁怎么能甩掉一些呢。這些變化恰恰都說明我們在不斷的發展,不斷的追求更高級的享受,不止于物質的享受,我想這種沒有年味的感覺會越來越重,但是也不必過于擔心,我們會找到一種新的過年方式。

小時候過年最重要的項目是什么?當然就是走家串戶的拜年,小孩子們都想著能不能掙點壓歲錢。現在我們都開始為人父母,從要錢的主兒變成了給錢的主兒,另外七大姑八大姨,三姑六婆都要照顧到,這一圈親戚走下來,白花花的銀子都沒了,不少人都是一個月白干。這種角色轉變的落差,讓我們也開始滿滿的害怕過年。還有對于大多數的未婚青年,過年就成了相親的好時節,但是這只是著急抱孫子的父母的好節日,對于還想快活幾年的小年輕們,無疑都是災難一般的日子。其實說到現在出現這樣的狀況,只是我們的時代在變,大家都說沒有感覺自己處在時代的洪流中,說實在話,我們處在其中很難發現其中的變化,就像我們如果每天跟一個孩子呆在一起你就感覺不到他在長高,但要是你半年不見他,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他一下子就躥成了一個大小伙子。

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所有的東西都在快速的向前發展,每個人都想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只是單單的想著年底可以過個好年,吃點好的。總是在想可以掙更多的錢,達到更多的成就,完成更大的目標。現在農民工過完年三十都有出去工作的,有的為了可以多掙一些,過年都不回家了。以前備年貨是因為過年商家都不營業,現在三十晚上關門,初一早上就開門了。你說我們的節奏是快還是慢?早晚有一天春節就會成為一個符號,雖然它不會消失,但是他在我們生活中的比重會越來越輕。春晚的節目為什么沒有以前好看?其實現在的哪一屆春晚放到過去都可以甩以前春晚好幾條街,不是春晚不好看了,而是我們的口味在提高,小時候一年到頭都看不到幾場娛樂節目,看個露天電影就高興半個月,現在一個星期都看好幾場吧?網絡上的節目層出不窮,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當你的口味提高了,你就不覺得山珍海味好吃了,這都是一個道理。

說了這么多,我不覺的春節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它會變化成另外的一種形式繼續服務我們的生活。我們大概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春節我們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追求吃的好,穿的美,我們可能會追求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悅,比如帶著全家去全國的轉一轉、到世界各地去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中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禁錮住手腳已經太長時間了,我們需要邁出腳步,去認識一下這個世界了。不管怎么樣,我想未來我們的春節會更加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因為這本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也應該融入這個潮流中去,跟上時代的大腳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