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文化。
在表情達意的過程中,語言往往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和獨特藝術氣息。而表情包的出現,雖然豐富了交流內容,但也使交流的深度被弱化。
除了表情包,還有網絡熱詞,什么“yyds”,“開森”,“吃藕”等,語言的低俗化背后,是民族文化的流失。
古人描繪相思——衣帶漸寬終不悔,今天卻成了“舔狗”。
古人描繪美景——春江花朝秋月夜,描繪功成名就——人生得意馬蹄疾,描繪美人——云想衣裳花想容,今天統統成了“臥槽牛逼”,這應該是一種很大的不妥。
“內卷”這個詞出現以后,努力就成了值得譴責的事,好像多數人過得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少數人的努力。
字都認識,還能創造新詞,甚至帶動風潮,算是一種年輕人的游戲吧。
可能年紀大了點,心態也老成了一些。忽然就只想用文字去交流,用文字去表達我對朋友的感情和善意。讓感情和文字一樣,不再花哨,不再頑皮,而是沉淀下去,如同品味陳年老酒,自有一種韻味,而不是對著綠瓶啤酒狂喝狂吐了。
以后盡量限制表情包的使用,對于網絡熱詞也會敬而遠之。用語言表達內心,對我的朋友們,也是一種敞開心懷的情感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