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讀《閑暇處才是生活》

33-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薔薇花語

第一次聽到梁實秋這個名字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僅知道他是一個寫文章很厲害的人。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的品讀他的第一本作品《閑暇處才是生活》,順便也稍微了解了一下這位文人的生平。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1903年1月生于北京,杭州人,1987年11月病逝臺灣,享年84歲。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記錄。

代表作有《莎士比亞全集》(譯作)、《雅舍小品》《槐園夢億》等。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是不同話題的散文短篇,都是作者的一些經歷和人生感悟,文字細膩,自然不做作,見解獨特。

下面分享一些這本書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處內容。

① 悲觀篇。我一直認為悲觀跟消極是等同的。讀完這篇文章,我完全更新了觀念,更是佩服作者看問題的深度。他認為樂觀主義者天真可愛,但往往經不住現實的打擊,會變得消極甚至自殺,而悲觀是從壞的一方面來觀察一切事物,從壞的一方面著眼的意思。

所以悲觀主義者往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沒有過多的希望,就不會有過多的失望,生活得更安穩。

所以自殺者是樂觀的人,幸福者倒是悲觀的人。

② 送行篇。從古至今,送行都是文人筆下的一大主題。我想,人們熱衷于送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想再多見一面,因為今日一別,不知再見是何夕?另一個原因也許是為了讓與遠行的人安心,故鄉有時刻在思念他的親人,不用感到孤單。

然而作者說他最賞識的是“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的那種心情。

對于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麻醉劑,使病人再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

至于死別,看完了這一部分文字,突然明白了,送殯的隊伍,年紀大的死者送行的人會更多場面會更熱鬧,原來是為了讓他能風風光光的走,不至于寂寞地離去。

③ 錢的教育。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萬萬不能。每個人對待錢的態度也不盡相同,能夠管理好錢的人,他大概也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人生。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到孩子,寧愿自己挨餓,也要先滿足孩子的消費,從而造成了“孩子不知父多富”而隨意揮霍的普遍現象。

作者提到一個對孩子進行錢的教育的方法:

不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他們也有邏輯思維。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可以每個星期或每個月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共同協商錢的分配。以此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意識。

④ 槐園夢憶。這里收錄的都是梁實秋與原配夫人程季淑從相識相知到相惜的點點滴滴,平淡而溫暖。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朋友招呼梁實秋去吃花酒的那一段。他跟妻子報備一下就出去了,飯后就立刻跟朋友告辭回家了,而且以后也沒再有過這樣的場景。

回去后他告訴妻子:買笑是痛苦的經驗,因為侮辱女性,亦即是侮辱人性,亦即時侮辱自己。男女之事若沒有真的情感在內,是丑惡的。

看完了這一段,不禁想起了《何以笙簫默》里面的何以琛,朋友喊他去喝酒娛樂,他都會以“我老婆會生氣”為由拒絕,實際上趙默笙完全沒有限制他。周圍的朋友笑他“妻管嚴”,他反而笑得很開心。

真正的愛不需要限制,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也能處處能給對方溫暖的感覺。

得夫如此,妻欲何求!平淡之中見真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閑暇處才是生活 用了閑暇的時間讀了梁實秋的《閑暇處才是生活》這本書,是一部散文集。 有句詩叫”偷得浮生半日閑“,不...
    志哥談笑間閱讀 2,709評論 5 5
  • 這一天,大人孩子20多人聚在一起,找一處不大的公園,打球,野餐,打牌,拍照,晚餐,共度歡樂10小時! 假日的羽毛球...
    燕敏Lisa閱讀 230評論 0 2
  • 夜 越走越黑 身在何處 走向哪里 路 總是崎嶇艱難 夜越黑越令人恐懼 寸步難行 眼睛 在黑暗中模糊了方向 幸好還有...
    順山先生閱讀 188評論 2 4
  • Https理論 在說HTTPS之前先說說什么是HTTP,HTTP就是我們平時瀏覽網頁時候使用的一種協議。HTTP協...
    第八區閱讀 91,856評論 3 46
  • 新買的盆栽草莓,等著它開花結果——靜待果實
    21c722b2a58f閱讀 22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