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有齡是這部書第一個出場的人物,也是胡雪巖一生的良師諍友。王、胡二人惺惺相惜,舉手投足間都有彼此的痕跡。我們在聊胡雪巖之前,先在王有齡 角度看看,他們身邊都是些什么人?為什么他們能攜手創造那么大的商業奇跡!
?今天聊聊王有齡的貴人們!1
? 從王有齡出場,到“補了烏程縣,署理湖州府,仍兼任海運局坐辦”。這個期間,王有齡時運很硬,每逢關鍵時刻都會獲得高人指點或領導提攜,我們也可以理解他運氣好。但人生不能只單單靠運氣,運氣和努力共同作用,人生才會有更大的復利效應出現。
“貴人”胡雪巖。
? ? 胡雪巖跟王有齡并無深交,胡被王改捐功名造福一方的抱復所打動,毅然將“倒賬”的500兩銀子送給王有齡,作為回吏部報道的本錢。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王有齡融到的第一桶金,為此胡雪巖還搭上了自己的信用。以結果看,胡雪巖這筆投資回報率很高!
? ? 從胡雪巖初露崢嶸時的做事方式看,相當灑脫,頗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味道。誠心誠意的對待人既是一種高超處世態度,又是一種高度節省注意力的手段。對方就是你的鏡子,對方對待你的態度,就是你當時的態度。好吧!可以嘚瑟一句辛棄疾的詞,總結一下表達的意思: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貴人”楊承福
? ? 王有齡到通州后巧遇跟隨欽差的貼身護衛楊承福,兩人因住房巧遇,因禮貌相互欣賞,因鄉音而倍感親近。距家鄉千里之外,同鄉偶遇自然頗感近乎,進而互通有無;王誠心以待,楊也為王進一步指明方向,并借機引薦給欽差何桂清。
? ? 編劇常“以巧成書”,但生活中這種“巧”無法刻意去尋找,當努力到問題接近無解的時候,“巧”就應運而生。關于這個“巧”我的理解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另一個稱呼。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運氣,但運氣是全力以赴的努力后的副產品。沒有之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就不會有這個收獲的成果。
? ? 何桂清少年時是王有齡家的陪讀書童,后王有齡家道中落,隨父親遷居杭州,自此分開。何桂清發奮讀書,多年后成為國家重臣。王有齡經楊承福引薦,與兒時伙伴何桂清重逢。身為欽差大臣的何桂清不忘兒時舊情,不僅送王有齡800兩銀子的資費,還為王有齡前程指點迷津,并且給浙江巡撫黃宗漢寫推薦信,同時還送給王有齡一個跟隨一生的忠誠管家--高升。可見,何桂清這事干的相當厚道!他在王有齡生命中有絕對重要的分量。這么看,是王有齡的父親當年援助了何桂清一家;后來的何桂清知恩圖報或者是為了拓展自己的仕途根基,又成就了王有齡的仕途!?
? ? 無論我們的人生是哪種前提,無常的人生中,善待生命中經歷過的每一個人,才是生活穩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