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象飛》| 東西堂主解讀
關于作者
史蒂夫·霍夫曼,美國硅谷創業教父、投資人,首創硅谷孵化器 Founder Space ,福布斯榜上有名,硅谷創始人們稱他為“霍夫曼船長”。
少年時代,霍夫曼已開始導演短片,開發軟件,先后從事投資、程序員、電影制片人、游戲設計師等職業。骨子里“一半是工程師,一半是藝術家”,熟諳中國創業市場,對創新有獨到的見解與洞察。
關于本書
本書引用全球范圍內大量案例,歸納、總結出創新規律?;舴蚵赋鰟撔虏恢褂诩夹g創新,更是對技術應用模式、商業模式的變革,著重強調把控投資介入節奏、消除偽需求、解決真痛點、明確核心業務邊界等創新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為創業者提供“從0到1”的實踐指南。
核心內容
從方向選擇、團隊組建、產品設計、核心競爭力打造等方面,詳細分解創新遵循的規律和步驟。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創新方向
很多創業者的誤區:認為創新只是技術創新。但實際上,創新過程中,技術僅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也不一定是創新最重要的部分。歷史上大多數發明創造,在成為具有活力的商品前通常會被埋沒數十年。很多熟知品牌,創新核心都不是技術,而是技術應用模式。僅僅關注技術者,會慢慢被人遺忘。
學習和模仿并不可恥,而且還是創新所必經的一個環節,從電燈到內燃機,再到電子計算機,都是這樣。在現代社會,能夠成功連接技術與商業,才是有效創新。
【案例】
亨利·戈培爾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經發明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愛迪生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改進,最先發現了電燈的商業價值,收購了專利后,才開始改良燈絲。
美國私家車共享平臺Uber、家居閑置空間共享平臺Airbnb,都不是對技術的創新,而是對商業模式的創新。
蘋果手機所蘊含的不是高不可攀的技術,甚至一部iPhone里的大多數部件都不是蘋果生產的,但它卻代表了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
二、團隊組建
要先從小團隊做起,因為團隊越小,成員之間的合作就越順暢。在小團隊中,團隊成員能夠以大群體不可能做到的方式相互協作。群體越大,人們會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因為在一個大群體面前,誰都不想被別人看來很愚笨。當一個團隊人數超過十個人,工作節奏自然就會慢下來,使得團隊在面對創新時,很難迅速做出反應。這對于初創團隊幾乎是災難性的。
創業核心團隊,需要具有基本的分工,并正確處理內部協作,以及對待投資問題:
1. 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全面理解業務、客戶和市場的人。這個人必須是一個出色的團隊領導,并且能夠跟外界很好的溝通,能夠把團隊的愿景和產品推銷給全世界的人,這個人就是CEO。
2. 需要一個在技術方面從里到外都非常精通甚至有些癡迷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狂人”。他能夠運用技術把想法變成現實,愿意卷起袖子去干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如寫代碼、做測試。這個人就是CTO,首席技術官。
3. 需要一個創意設計負責人。對一個好的創新項目來講,設計往往是核心。在設計方面的細微改變,就能產生巨大影響。在成功的初創企業當中,設計思路的重要性絕對不能低估。任何好的創新團隊,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會需要一個設計師。
4. 有一個特定領域的專家會很有幫助。專家的領域,需要看具體業務來定。他應當是一個研究型的人員,或者是在這個領域當中有著多年實際經驗的人,當需要實現關鍵技術領域突破的時候,他會起到矯正方向的作用。
5. 創業團隊需要一些社交屬性,一個孤獨的創業者很容易在某個點上被卡住。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會變得非常容易沮喪氣餒。這時候,就需要在團隊中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6. 錢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不要過早地讓大量投資介入,過多的資金可能是一味毒藥。要在等待時機的同時,停止空想,先把眼前的事做扎實。
三、產品設計
打造產品,要愛它,但不要太愛它。人們的雙眼經常被所謂正確的東西蒙蔽,貌似正確的商業法則,實際都有著致命缺陷。
澄清基本理念,能訓練思維,更理性、更辯證地看待產品,也能更精準地定位用戶。在設計產品時,最好拉一張用戶需求清單,篩選哪一項是真需求,哪一項是偽需求,這張清單用來消除慣性思維。在往復過程之后,對客戶真實需求的輪廓,會慢慢清晰起來。
真正好的產品設計,要能夠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重要的是個人體驗,而不是功能。要用更加理性、辯證地思維去看待產品。學會去偽存真,消除那些偽需求,為用戶解決真正存在的問題。
【案例】
蘋果知道在硬件上的競爭,永遠也不會獲勝,所以把思路的重點放在用戶的真實需求上。它創造了一個完整生態系統,使用戶在版權環境較為嚴格的美國,購買音樂和播放音樂成為一種令人愉悅的體驗。同時,關注用戶的使用細節。比如他們注意到,一款新的電子產品帶回家,打開包裝盒以后,由于需要充電,無法立即使用。所以,他們把產品包裝當中每塊電池都充滿電送到用戶手上。在滿足用戶真實需求方面,蘋果做到了極致。
四、打造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不是某一件產品,可以是生產流程、專有知識產權或者分銷關系網。如果能做到讓某一關鍵環節,對競爭對手來說幾乎是無法復制的,或者即便可以復制但要耗費很大精力成本,就可能成為核心競爭力。
開始創新的時候,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公司在哪些方面做得比其他人都要出色?團隊有哪些人才?有哪些專業技術或者工藝是獨有的?這些都是最有價值的資產。如果公司有一個世界性的分銷網絡、獨家的銷售渠道、強勢的品牌商業秘密、成熟的生態系統、精細化的流程管理,或者可靠的專利,并且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這些就是核心競爭力。
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程。對初創企業而言,開展一項無法100%與企業核心優勢相契合的業務之前,要非常謹慎。因為創新是有風險的,而大多數公司都無法忍受持續的、一連串的失敗。
要選擇在核心競爭力的邊界之內或者鄰近領域進行創新,至少,可以降低創新的試錯成本。要始終專注,不要隨隨便便地在你的核心競爭力之外開展創新。要制定一個計劃,當產生最初想法時候,要認真思考: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核心競爭力?什么類型的產品能發揮長處?在競爭中有沒有可能,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能擴張進入哪些鄰近領域?在今后五年里,創新計劃是什么?
【案例】
谷歌是一個特例,愿意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來開發企業新的核心競爭。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谷歌是這個世界上少數幾家,能夠承受高風險賭博的企業之一。在核心競爭力之外的創新,是高風險賭博?;蛘哒f,創新本身就是賭博。
金句:
1. 技術不是創新的唯一要素,最關鍵的還是以設計為主導的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模仿不僅并不可恥,而且還是創新所必經的一個環節。
2. 每個團隊都需要有一個黑客,一個“拉皮條的”和一個設計師。
3. 重要的是個人體驗,而不是功能。要用更加理性、辯證地思維去看待產品,學會去偽存真,消除那些偽需求,為用戶解決真正存在的問題。
4. 打造核心競爭力,首先要對自己的產品和團隊有著清醒的認識,并且要有明確的核心業務邊界,不能盲目擴張。
5. “風口”不是時時都會有的,但創新作為推動世界前進和財富增長的源動力,卻是我們每一個人始終要堅持的。
撰稿:東西堂主
腦圖:摩西
轉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