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取決于你實際擁有物質的多少,而取決于你感知幸福能力的強弱。
1
一朋友最近向我傾訴說自己很煩惱,
我問原因,
他說想買一輛車,錢卻不夠,
我問你車才買了一年多,不是開的好好的嘛,為什么要換呢?
他說,我那車太次了,都不好意思開出去了,
他十來萬的車跟百八十萬的車確實沒法比,
但他忘了,
一年前,他是沒有車的,
當時最大的愿望是買一輛車,什么車都可以,
只要不用再擠公交、擠地鐵,
只要不用再風吹雨淋,
買了車的第一個月,
歡喜的不得了,
一到周末就載著一家人出去玩,
沉浸在滿滿的幸福中,
只一年時間,
當初的幸福感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2
如果他現在真的買了一輛百萬豪車,
就會感覺幸福嗎?
馬云夠有錢吧,
只要愿意,想要的東西幾乎沒有什么是買不起的了,
他一定會很幸福吧,
有一次,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采訪馬云,
談到關于幸福的話題,馬云是這么說的:
馬云:現在很多人在講,想要成為馬云。如果我能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再做馬云,太辛苦了。這是實話。
吳小莉:你現在沒有幸福感了?
馬云:我現在的幸福感跟那種不一樣。已經爬到七千公尺高空了,我只能享受七千公尺高空上的這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
吳小莉:有點缺氧?
馬云:是相當缺氧。其實你是不愿意上去的,但你走上去了,再想下來也不容易,你就待在那兒吧!
吳小莉:但是你還得再往上爬吧?
馬云:這個,說實在的,假設我可以不爬,一定不爬了。
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
賺很多錢,買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
但錢,卻不一定能買來幸福。
我們需要提高的,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3
《歡樂頌2》中的邱瑩瑩,
長相,沒有樊勝美漂亮,
收入,沒有安迪高,
家境,沒有曲筱筱優渥,
男朋友應勤,也沒有趙醫生帥,沒有小包總有錢,沒有王柏川貼心,
而她,卻是5美中幸福感最強的一個人。
第一季中,白渣男給她買一個甜甜圈,
就能立刻哄得她眉開眼笑。
第二季中,應勤請她吃飯,
倆人買了盒飯在公園的長椅上,
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因為她懂得滿足,
善于感知幸福,
她覺得,自己既不是美女,也不是高管,更沒有好出身,
別人不嫌棄她就行。
這樣的心態,
讓她保持謙遜的心,
不攀附也不諂媚,
安心享受上天為她準備的一切。
4
在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
排名第一的選修課程,
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
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
而是泰勒·本·沙哈爾教授開設的關于幸福的課程,
專門教授學生如何獲取幸福。
他認為: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有人說,等賺夠多少多少錢,我就會很幸福了;
有人說,等找到合適的伴侶,我就會很幸福了;
有人說,等孩子考上好大學,我就會很幸福了,
人們都在追求幸福,渴望幸福,
那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狀態,幸福感的多少,取決于幸福感知能力的強弱。
5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
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
這不是清福是甚么?
感知幸福,從珍惜自己已經所擁有的開始。
沒有豪宅廣廈,
只有茅屋一間,
也照樣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
6
以前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小鎮上來了一個馬戲團。
他們在當地招募臨時工,
并提出以下幾種不同待遇:
工作三個小時,送一張外場的票;
工作六個小時,就可以進到內場看表演;
工作十二個小時,就可以得到最前排最中間最好位置的票。
有一對窮人家的小兄弟,
愿意決定干一整天,換一張最前排的票。
于是,他們開始了辛苦的工作。
從太陽升起到落去,
他們一刻不停地干活,
中間只分吃了一個饅頭。
到下午的時候,
兄弟倆都十分疲憊,
但是看馬戲的信念支撐著他們,
希望得到最前排最中間的位置。
到了晚上,
兄弟倆終于在艱辛勞動后達成目標,
拿到入場觀賞演出的票。
他們筋疲力盡地坐在第一排最中間最好的位置,
卻滿身塵土,筋疲力盡。
主持人出場的時候,
大家都熱烈地鼓掌,
而這兩個可憐的孩子,
卻在這掌聲里,疲憊的睡著了。
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寫照嗎?
為了既定的目標,
馬不停蹄的往前趕,
卻不曾來得及欣賞沿岸的風景。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錯過了太多。
結婚紀念日,沒有時間過,
老婆生孩子,沒有時間去陪伴,
父母病了,沒有時間去照顧,
轉眼間,
愛人眼角有了皺紋,小孩已經長大,父母已垂垂老矣,
我們來這個世界,
是為了看一場精彩的演出,
而不是為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沉沉睡去。
在趕往目的地的旅途中,也要學會享受路邊的風景。
家人、朋友、興趣愛好等等,都是風景,
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是感受幸福,
與朋友一醉方休也是感受幸福,
偶爾放松一下,
看場電影、打打球、跑跑步,
都是。
7
上個月去一個叔家吃飯,
阿姨在客廳里陪我們看電視、聊天,
叔叔自己一個人在廚房里忙的不亦樂乎,
叔叔年輕的時候剛好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機,
腦子靈活、又肯吃苦,
在南方苦心經營二十幾年,
積累了不菲的財富,
前幾年,回到家鄉,過起了半隱退的生活。
吃飯期間,我開玩笑說:
“叔,你可還年輕啊,怎么就甘心過起了退休生活了呢?”
叔叔看了看我,喝了一口酒,緩緩道:
“人這一輩子,錢啥時候賺的完呢?賺多少算夠呢?
現在吃喝不愁了,我也想干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了,
以前,咱們家窮,我喜歡畫畫,喜歡寫作,
但連肚子都吃不飽,喜歡也沒有用,
現在有點條件了,就干些自己喜歡的事吧,
這樣,也不枉這一生了。”
從他在廚房炒菜時候那種享受的態度,
我相信他說的真的。
追求財富的道路,永遠沒有盡頭,
比他有錢的人,太多太多了。
他忠于自己,享受幸福。
但活得比他明白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8
其實在中學的課本里,我們已經學習過如何感知幸福,
只是當時年少,沒有人生經歷,
對這些內容理解有限。
今天再來細細品味一下吧,
節選自人教版高一教材畢淑敏《提醒幸福》: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們要提高對于幸福的警惕,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
心里就會泛起茸茸的綠意。
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
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那我們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
我們要和朋友們跳舞唱歌,渲染喜悅。
所以,當我們從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時候,
請不要躊躇片刻后的別離。
讓我們一起舉杯,說:我們幸福。
所以,當我們守候在年邁的父母膝下時,
哪怕他們鬢發蒼蒼,哪怕他們垂垂老矣,
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很幸福。
因為天地無常,總有一天你會失去他們,會無限追悔此刻的時光。
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
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
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
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
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
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
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
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9
感受幸福的能力,
它不是一件奢侈品,要花很多錢才能買到;
它不是一件裝飾品,讓別人看到才算有用;
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力,
只以自己的感受為標準,
不被別人的評判所左右。
感受幸福,就是在物質貧乏的時候,
能夠珍惜自己已經所擁有的,
比如健康的身體,能夠自由的呼吸、享受陽光與雨露,
不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就是制定一個合理的人生奮斗目標,
并為之全力以赴,
在趕往目的地的過程中,
順便享受沿途的風景,
感知幸福,絕不是讓人窮開心,
在一無所有的處境下還不思進取,自我陶醉,
而是在達到物質相對富足之后,學會享受精神上的滿足與平和。
我們最應該擁有的,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這是對抗這個物欲橫流社會的唯一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