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67五運行大論篇詩解1《類經》張景岳24卷4五運六氣上下之應
題文詩:
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
天地動靜,神明為紀;陰陽升降,寒暑彰兆.
五運數氣,各主一歲,首甲定運,六十甲子.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
火主戊癸.客氣司天:子午之上,少陰主之;
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
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人中陰陽,數之可十,
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親親仁民,
家國情懷.天地陰陽,不以數推,以象之謂,
至象無形,無形有情.丹天之氣,牛女戊分;
黅天之氣,心尾已分;蒼天之氣,危室柳鬼;
素天之氣,亢氐昴畢;玄天之氣,張翼婁胃.
戊己分者,奎璧秋分,角軫春分,天地門戶.
五天五運,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情之所至.
【原文】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
【翻譯】黃帝坐在明堂里,開始厘正天之綱紀,考建五握運行的常理,向天師岐伯請問到:在以前的醫論中曾經言道,天地的動靜,是以自然界中變化莫測的物象為綱紀,陰陽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換,顯示它的征兆。我也聽先生將過五運的規律,先生所講的僅是五運之氣各主一歲。關于六十甲子,從甲年開始定運的問題,我又與鬼叟區進一步加以討論,
【原文】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翻譯】鬼叟區說,土運主甲已年,金運主已庾年,水運主丙辛年,木運主丁壬年,火運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陰司天,辰戌是太陰司天,巳亥年是厥陰司,這些,與以前所論的陰陽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原文】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翻譯】岐伯說:他是闡明其中的道理的,這里指的是天地運氣的陰陽變化。關于陰陽之數,可以數的,是人身中的陰陽,因而合乎可以數的出的陰陽之數。至于陰陽的變化,若進一步推演之,可以從十而至百,由千而及萬,所以天地的變化,不能用數字去類推,只能從自然萬象的變化中去推求。
【原文】帝曰:愿聞其所始也。
【翻譯】黃帝說:我想聽聽運氣學說是怎樣創始的。
【原文】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于心尾已分;蒼天之氣,經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于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于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璧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翻譯】岐伯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冊》文記載,赤色的天氣,經過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黃色的天氣,經過心、尾二宿及東南方的已分;青色的天氣,經過危、室二宿與柳、鬼二宿之間;白色的天氣,經過亢、氐二宿與昴、畢二宿之間;黑色的天氣,經過張、翼二宿與婁、胃二宿之間。所謂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處,己分,即角、軫二宿所在處,奎、壁正當秋分時,日漸短,氣漸寒,角、軫正當春分時,日漸長,氣漸暖,所以是天地陰陽的門戶。這是推演氣候的開始,自然規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類經》張景岳24卷4五運六氣上下之應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
(明堂,王者朝會之堂也。正天綱者,天之大綱在于斗,正斗綱之建,以占天也。八極,八方之輿極也。觀八極之理,以志地也。考,察也。建,立也。五常,五行氣運之常也。考建五常,以測陰陽之變化也。)
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論,氣交變大論也。但彼以升降二字作往復,見后第十。)
余聞五運之數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耳,首甲定運,余因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此五運也。首甲定運,謂六十年以甲子始,而定其運也。)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此三陰三陽之所主也,主者司天也。不合陰陽,如五行之甲乙,東方木也;而甲化土運,乙化金運。六氣之亥子,北方水也;而亥年之上,風水主之,子年之上,君火主之。又如君火司氣,火本陽也,而反屬少陰;寒水司氣,水本陰也,而反屬太陽之類,似皆不合于陰陽者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
(言鬼臾區之言,是明顯之道也。其所云運五氣六不合陰陽者,正所以明天地之陰陽也。)
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人中之陰陽,言其淺近可數,而人所易知者也。然陰陽之道,或本陽而標陰,或內陽而外陰,或此陽而彼陰,或先陽而后陰,故小之而十百,大之而千萬,無非陰陽之變化,此天地之陰陽無窮,誠有不可以限數推言者,故當因象求之,則無不有理存焉。數之可十以下四句,又見經絡類二十九及三十四。)
帝曰∶愿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于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于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于張翼婁胃。
(此所以辨五運也。始,謂天運初分之始。太始天元冊文,太古占天文也。丹,赤色,火氣也。 黅,黃色,土氣也。蒼,青色,木氣也。素,白色,金氣也。玄,黑色,水氣也。此天地初分之時,赤氣經于牛女戊分,牛女癸之次,戊當干之次,故火主戊癸也。黃氣經于心尾己分,心尾甲之次,巳當巽之次,故土主甲己也。青氣經于危室柳鬼,危室壬之次,柳鬼丁之次,故木主丁壬也。白色經于亢氐昴畢,亢氐乙之次,昴畢庚之次,故金主乙庚也。黑氣經于張翼婁胃,張翼丙之次,婁胃辛之次,故水主丙辛也。此五運之所以化也。又詳義見《圖翼》二卷,五天五運圖解。 音今。)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奎壁臨干,戊分也。角軫臨巽,己分也。戊在西北,己在東南,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故曰天地之門戶。詳義見《圖翼》一卷,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戶說。)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此五天五運,即氣候之所始,天道之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