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意象解讀——魔弦傳說

本文寫作源于本科期間偶然在圖書館讀到的一本名為《意象對話看電影》的書,意圖模仿其風格,結果內容多而凌亂有些不倫不類,又非心理學專業學生,如有謬誤請指正。

圖片源于網絡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中文譯名,魔弦傳說,或者,久保與二弦琴,由耐克公子塔拉維斯·柯奈特指導,美國萊卡工作室出品的定格動畫。

電影借助日本文化背景和東方傳奇故事的外衣,講述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少年的心靈成長故事。主要情節如下:

小男孩久保自幼失去父親,而且瞎了一只眼睛,他和神志失常的母親生活在海邊的山洞里。雖然年幼,久保卻要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同時依靠彈琴、講故事和折紙的才能謀生。

在母親的故事里,久保的外公是天上的月神,冷酷殘忍,覬覦久保的眼睛,于是奪走了一只,久保的父親半藏犧牲了自己才讓他們母子逃脫,但外公和久保的阿姨們一直在尋找他們。母親告誡久保,天黑了,永遠不要待在外面,這樣會被夜空發現,壞人們會找到他們。

每天有一個高高懸掛的鐘提醒著久保,天要黑了,該回去了。可是有一天久保終于還是被發現了,母親為了救他犧牲了自己。母親說找到三件神器(不催之劍the sword unbreakable,不破護甲impenetrable,無懈頭盔the helmet invulnerable)是唯一的希望,于是久保踏上了尋找神器的冒險旅程。

旅途中給久保充當守護者的,是耗盡母親最后法力獲得生命的玩具猴,以及被變為甲殼蟲的失憶的武士。一路歷經生死考驗,但有玩具猴和甲殼蟲的保護和陪伴,也增添了許多樂趣,終于得到了三件神器,同時也知道了,玩具猴身體里寄居的其實是母親的靈魂,而失憶的甲殼蟲武士則是久保的父親。

知道真相的同時,久保再次失去了他們,他又不得不獨自上路。

久保面對月神,以三件神器與之激烈對決,最后以母親的頭發,父親的箭弦,自己的頭發作為琴弦,產生強大的魔力打敗了月神。

意象分析:

電影開篇,母親背著呱呱墜地的嬰兒,在暴風雨的夜里漂泊在一片大海之上。海常常是最深層潛意識的象征。母親用琴聲劈開大海,卻依舊被海嘯卷入海底,撞上巖石,象征進入到無意識。所以我們可以把整個故事看作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而劇中所有的人物都可以看作是久保的一個子人格。

1.電影中主要人物分析

通過對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各個子人格的心理特點,從而理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久保所面臨的混亂且危險的困境。也更容易分析出電影的內涵。

甲殼蟲,失憶的武士,一路主要負責插科打諢制造笑點。但遭遇危險,他一定會拼了命去救久保。正如生活中那些沒個正經,時而靠譜時而不靠譜的父親。

玩具猴,典型的嚴母形象,跟甲殼蟲爭鋒相對,表現有些強勢,但為了保護孩子不惜犧牲一切。

久保和甲殼蟲、玩具猴的旅程,充滿瑣碎卻有趣的細節,就像一家三口的日常。甲殼蟲和玩具猴的多數爭論都是圍繞著久保,就像一對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執不休。從象征意義上講,甲殼蟲和玩具猴就是久保的父母。所以故事后來披露甲殼蟲和玩具猴的真實身份這樣的劇情處理略顯多余。

久保兩位阿姨身著黑色大氅,面戴慘白可怖的面具,是最典型的魔鬼原型,作為絕望和死亡的象征。它的種種行為都是要讓人失去心靈上的生命力,與之相照應的情節是她們一路的目的都是奪走久保的眼睛,這點后面會詳細解讀。

月神(外公)對久保采取的方式是循循善誘,最后化作一條巨蟲,跟蛇的形象很類似。而蛇代表邪惡、狡詐、欺騙及誘惑。也象征著糾纏和過度關心。

但小孩子對這種關心往往不能理解。面對長輩嚴苛的調教,尤其是爺爺奶奶,讓我們打針吃藥,多吃飯,早睡覺,不準看電視,送去各種培訓班逼迫我們做不喜歡的事,我們會將其看作某種強權,會心懷怨念,把他們幻想成魔鬼。月神其實可以看作是久保陰暗自我的子人格,源于成長中的不理解引發的過于強烈的怨恨厭惡。

久保作為主人公,可以看作是一個主導的子人格。從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本我、自我、超我”來看的話,久保更多的是“自我”。久保是個自我混亂的形象。在踏上冒險之前,他還是聽話懂事兒早熟的形象。可踏上冒險之后,他反而有些調皮,甚至叛逆了。讓他別做的事偏要做。依仗著“父母”的庇護,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

久保最后還是失去了“父母”,就像做了一個美夢,冒險旅程的終點也是起點,久保又回到了最初,但久保在得而復失之后,終于變得不一樣了,完成了屬于他的心靈蛻變。

2.不完美的哲學內涵以及貫穿始終的意象——眼睛

整個故事的導火索是月神想要挖掉久保的眼睛,對此母親的解釋是:他想讓你變得和他一樣,看不見人性,就像曾經的我。只有這樣你才能伴他左右,成為他家族的一員,成為冰冷、無情、又完美的人。

月神自己的說法是:如果你執意要留著這愚蠢無用的眼睛,你就不能和我一起在天宮生活了。只能被困在這個可怕的地獄里,用你的獨眼看著這個世間的憎恨、心碎、痛苦和死亡。

久保最后自己開悟:我知道為什么你想要我的眼睛了,因為沒有它,我就再也看不見世人的眼睛,他們的心靈,和這世間的愛了。

到這里的已經很清楚了,無論是久保的獨眼,還是母親臉上的傷痕,都闡述了不完美的哲學內涵。但正是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性。而眼睛是連接神性和人性的通道。

正如片尾,在戰斗過程中,久保在巨蟲身上劃了一刀,眼睛上砍了一劍,當巨蟲又變成人的時候,外公眼睛上一道劃痕,變得不完美,這卻讓他睜開了另一只眼睛,恢復了人性。

3.打開心靈的天窗,真正的幸福就在身邊

久保的冒險旅程被具象化成尋找三件神器過程中的所遭遇的三次險境。就是在這個過程里,久保心靈逐漸發生蛻變。

在找到找到第一件神器——不催之劍的時候,久保遭遇危機,一方面,巨型骷髏阻止他拿到劍,另一方面劍太多他辨別不出真假。這個骷髏其實也可以看作久保的一個子人格,通常骷髏象征著心靈的干枯,反映久保因為愛的缺失造成的滋養匱乏。與此同時久保還面臨著真真假假的干擾,正如同我們面臨生活的眼花繚亂,我們能怎么辦呢?唯一能做的就是逐一嘗試,才能找到生活的真相。

有時候缺愛并不是真的缺愛,缺的可能是分辨愛的能力。

第二件神器——不破護甲,在長湖之底,傳說那里是惡眼之園,與之對視一眼就會被看穿靈魂,然后永久地被困在水下。這個意象很明顯,長湖,就像沼澤,象征正陷在什么危險里不可自拔。什么東西被水淹沒,表示我們把它遺忘了,但并未消失,而是深藏于心底。

所以真正讓久保困在水里的是對母親的回憶,是對母親逝去的悲傷的無法釋懷,是存于內心的執念。活在痛苦的過去,都是溺水的人。但那些邪惡之眼對甲殼蟲武士無效,正因為他沒有對過去的記憶。

而從水中打撈出護甲,表明在內心打撈出了思想或直覺,代表久保心靈的成長。

記憶是把雙刃劍,能把我們困在過去,也能讓我們心存融融暖意的愛走向未來。要收獲幸福,就必須走出來,但走出來又不意味著忘卻。

第三件神器——無懈頭盔,就在久保生活多年的村里,是久保每天都曾見到的,日日提醒他回家的掛鐘。諷刺的是,久保滿世界尋找寶物,卻不知真的寶物一直在眼前,可自己從沒放在心上。

就好像做了睜眼瞎。在生活里跌跌撞撞不知所措,活得不快樂,只自怨自艾世界的冷酷和荒涼,卻對生命里的風景視而不見。

當久保終于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就完成了他的心靈的蛻變。久保回到從前的村子是飛回去的,纏繞在他背后的紅綢緞,就像翅膀,久保就像騰空而起的蝴蝶。跟開頭久保開啟冒險旅程時背后的魔法翅膀相互照應,反映了心靈蛻變這一主題。

然而到后面我們發現,雖然千辛萬苦得到了三件神器,但在大戰月神過程鐘并沒什么發揮太大的作用。

我們才發現,一路尋找的不是神器,是發現幸福的眼睛。尋找神器的三次困境照應著三種不同的迷失。正如我們年輕的時候,離家打拼追求所謂的成功,好像成功才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幸福,直到失去才驚覺,得到再多的名利也比不上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真正強大的武器,是生活中容易被忽略,卻值得我們珍藏的簡單的快樂和微妙的幸福,是家人之間的親情和愛的力量。打敗月神的正是象征著美好回憶的,母親的頭發、父親的箭弦、久保的頭發。

4.子人格的沖突整合,與心靈的蛻變

從故事一開始,久保一行人就是跟月神是對立的,在久保旅程中,雙方不斷發生沖突,久保的守護者跟月神的使者殊死搏斗,這是子人格間的深層次對抗,或者交流。在這種沖突性的交流之下,久保固結的內心能量才能得到釋放,同時子人格也得到了整合的機會。

于是后來玩具猴和甲殼蟲,以及兩位“阿姨”就消失了,最后只剩下久保和月神。他們迎來了終極之戰。即將理解愛的真諦的久保,要直面自己的無知和偏見。到了終結的時刻,要么久保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要么世界徹底淪陷在月神的黑暗統治中。

在打斗中,久保落了下風,月神對久保說,“你所愛的一切都已經不在了,你熟悉的一切都已經被奪走了。”

久保頓悟,“不,他們還在我的記憶里。記憶是這世間最強大的魔法。它讓我們更強大。那些我們心中所愛和所失的記憶,只要我們銘記于心,你就永遠無法奪走。”

然后用母親的頭發,父親的箭弦,加上自己的頭發做成琴弦,三弦琴爆發出強大的金色光幕籠罩住久保和村民,河燈亮起來了,化作一個個逝去親人的模樣走到人們身邊。最終灼眼的金色光幕,猶如爆炸的太陽,朝月神飛了過去,將其擊敗。

這團發自三弦琴的光,可以看作自性原型,是久保集體潛意識的中心,仿佛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負責人格的統一,組織和秩序。

這種力量并非憑空而來,而源于久保一路的成長,以及此時此刻突破一個臨界值完成了心靈的質變。建立在親情和愛上的回憶,如果沒讓他沉淪,就會讓他變得更強大。

5.什么才是故事的真相?

當月神被擊敗后,重現變成了人,并且睜開了一只眼睛。

這里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理解的情節,村民圍到月神身邊,月神一臉懵逼,誰也不認識,什么也不記得,但從老人到小孩兒都把他夸上了天,紛紛講述他過去的善舉。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呢?

尤其是小孩兒講述的時候,完全是出于記憶自然的流露。我覺得這其實是故事真相的暗示。

一個小時候失去父母的孩子,還瞎了只眼睛,自幼與外公相依為命,外公對他很嚴厲,讓他練琴,當然這種嚴厲是出于對他的愛,但幼小的他不能理解,于是心生怨恨,他羨慕那些有父母的孩子,自卑怯懦,讓他跟別的孩子格格不入,陪伴他的只有玩具猴和甲殼蟲。然后外公得了老年癡呆,他只好用琴技街頭賣藝,講述一個存于他的幻想中的不知結尾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故事。

這里的一個很重要的意象,村民,可以認為就是久保瞎掉的那只眼睛,一直以來被久保忽略的,被蒙蔽心靈的窗口。只有當久保自愿打開那扇窗口,他才會看見照進來的光。如果不懂得借他人的眼睛看世界,會錯過很多世界的真相。

回過頭來看,雖然電影的某些地方略顯邏輯混亂,線索交代不清,但如果理解了故事的本質,一切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故事的最后一個場景是在久保父母的墓碑前,墳墓象征著埋葬,還象征著安寧。接著的畫面是一輪彎月倒映在漂浮著河燈的河面上,金色的鷺騰飛,承載著逝者的靈魂。而燈往往是智慧、理性的指引,流動的河水象征著生命力,也是新生活或康復的象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