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諸暨苧蘿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小字夷光。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西子病心而顰,村東丑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
西施常浣紗于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說,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踐圖復國,以吳王好色,乃用范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于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乃獻于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游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于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
圖片發自簡書App
《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