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291,8-2-1,離婁章句下2-1》
【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己丑日,四月初七,2017年5月2日星期二。
? ?這一章,孟子指出做人要施大道,不可行小惠。
? ?這一章的主人公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大夫,名叫公孫僑,與孔子同時代,受到孔子的贊賞,《論語》中多次表彰他的事跡,比如說他善于用人,《憲問》篇,子曰:"為命,禆諶(音庇臣,bi4 Chen2)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大意是說,鄭國外交辭令的創制,禆諶擬稿,世叔提意見,外交官子羽修改,子產作文詞上的加工。孔子稱贊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耐心的工作心態,凡事徹底的工作作風。
? ?又如《公冶長》篇【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子產為相,執鄭國之政二十多年,終其一生,鄭國的治理在諸侯國中都是最強的。孔子稱贊他為"惠人也"。
? ?子產雖有四德,也有一失。有次,子產經過溱河、洧河的時候,見到百姓挽著褲角涉水,當時已是嚴冬季節,他于心不忍,就用自己的車子當擺渡車,幫助人們渡河。此事傳開,一時傳為美談,稱為盛事。
? ?孟子批評這件事說,子產是好人,但不懂為政的道理。
? ?那么,為政的道理又該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張居正先生講解內容的整理。
? ?管理者有兩件大事,一是馭眾臨民,也就是管人,管人的要點是公平正大;二是修政立事,也就是管事。管事的關鍵是訂制度,明確清晰地把目標、重點,結構、步驟、流程、標準定出來。
? ?懂管理的人和不懂管理的人差別巨大。前者安靜無功,因為問題在前端已經解決了;后者動靜大功勞大,因為他是一個精力旺盛的消防戰士,到處救火,還舍己為人。
? ?好的管理,管理者不必要求下面人叫好;被管理者不知道好處是從哪個具體的人得來的。
? ?壞的管理剛好相反。施人以小恩小惠,這叫私恩。也是一種交易,我給你好處,你要回報我點贊。獲得一時關照的人,不能說沒有得到好處,但這種好處實質上就是小利,隨時給,也會隨時奪,今天有,明天照樣不好過。這算哪門子好心呢!
? ?惠的本質,孔子講過:惠而不費。給別人最大的好處是尊重規律,合理安排。好心不等于辦成好事,這完全是兩碼事。好心還得善于安排。不干擾別人正常的生產生活規律,別人正忙的時候不要中斷他,等他空下來再安排新任務,這么做既不耽誤別人又不耽誤事情,這叫惠而不費。比如說子產,用自己的車當成擺渡車是好心,卻是小恩小惠;沒有利用農忙過后的時間安排修橋筑路是失職,是未施大道。
? ?上面所論,可以說是小惠和大道的差別。除此小大之別,還有公私之別。子產的做法溫暖感人,但關照到的范圍狹窄,感謝他的人也是真誠的,但這是私恩;作為一國之相,不能陶醉在這種滿足感上。寧可聽不到半句感謝的話,也要通過行政的手段,把個別人享受到的好處,讓廣大的群眾都享受到。把這種滿足感替換為不著痕跡的善政,哪怕遠在天邊的人也能享受到好處。這是公正。公正無私是管理的本質。
? ?通過惠的本質和管理本質的梳理可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知禮、知政。
?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