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剛來學校,一切都是新穎的,充滿好奇和未知。嘴上和耳邊也常會出現學長、學姐這樣的字眼。為了愛好,我們和有相同喜好的同學,在學長學姐們的帶領下走進同一間教室,學著統一的新東西,發表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不倦不厭還甚是歡樂。為了所謂的經歷和那小小的名利誘惑,而奔跑在學校的一角,面對雙手合十也數不過來的學生會部門、社團等,時而難以抉擇。是的,我們需要那所謂經歷來充實自己,需要那小小的名利誘惑來引導自己。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要學習什么?
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要學習什么。你會時常這樣問自己么?我會!我沒有一個很大的夢想,沒有好高騖遠的狂熱,更沒有遙不可及的追求。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鐘轉到六月,那是很多人渴望到來,又懼怕迎接的。在這之后的日子里,會充斥著迷茫,徘徊,不安......
如期而至的暑假讓我有些慌不擇路。天生不愛將就,也不逆來順受。我是個極致感性的人,憂多于樂。聽著電話那頭傳來父母的期盼,和與我通話后的失落。心里的小鹿亂撞,想想其實我真的很想回家,我想念家里的舒適,溫暖,可以遮風擋雨的小窩。還有那伴我多年也從不曾見其不悅的花花草草,不管是皎陽似火,還是大雨傾盆,它們都始終保持默而不語。大概是父母表現出的期盼語氣太濃太渴望,這才給了我一種不想回家的沖動、決心和堅持下去的勇氣。
當下定決心留下后,見朋友、同學們談暑假工作,旅游,回家等等都熱火朝天,我卻淡漠的像塊冰似的,靜靜的矗立在宿舍不知所措。幸運的是這時來了電話,是老師給我介紹工作。滿心歡喜的接下電話后,最終卻以離家半年多,想回去看看,陪陪二老為由委婉謝絕。
其實,回家和工作無論最后的選擇是什么,都會很開心,但是不幸的是,兩者都沒有想過去選擇。
于是,校外租下幾十平米的小屋,暑假生活就這樣簡簡單單開始了,工作可謂一波三折,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也沒有少許人眼中那么不堪一提。在星巴克短期的早出晚歸日子里,很是充實,也比較累,少了很多舉足無措的閑暇時光,四點多下班回來,還來不及等到飯點,就已和周公互訴衷腸。最后,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選擇辭職,打著回家的旗號卷縮在幾十平米的小屋,何曾如此過?
面對社會,從來沒有的感覺突然襲擊,像極了那種擔心柴米油鹽的感覺。從那一刻開始,掂量著肩上所擔負著的責任,明白了平時氣宇軒昂卻不著調的言辭和所謂的責任。此時的無聲更勝千萬聲。既然選擇了做思想的“逃兵”、潛意識的奴隸。那么即使跪著也要把它走下去。不然誰叫你可以選擇呢?
后續也做過一些嘗試性的工作,但都“命”不久矣,最后還是找了一個不情不愿也為之堅持的工作,我想,這或許就是改變吧!
轉瞬即逝的青蔥歲月里,好像再也沒有學長和學姐可以叫了,而我們成功地取而代之??吹降摹⒈憩F出的也不再是活蹦亂跳、樂此不彼的小鮮肉樣了,而是多了幾分沉穩內斂的青少年。這也意味著我、我們的最后一個暑假在悄無聲息中銷聲匿跡。
所做過的這些事中,發現態度和情緒是一個很關鍵的左右因素。才明白我被情緒控制了那么久。沒做好的、做錯的都與當時的態度和情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以前很喜歡這句“人生中最小的差別是一念之差?!爆F在也很喜歡,或許是理解的意思及見解的不一樣所致,喜歡的意義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