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前陣子,人流稠密的北京地鐵東直門站出現了一則廣告,上面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別擔心,世界那么大,人生有很多種,單身也可以很幸福”。該廣告的發布者是一群都有過被“逼婚”經歷的年輕人組成的“反逼婚聯盟”,“反逼婚”3.8萬元的眾籌廣告一露面,就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 ? ? ?“反逼婚”廣告,表達了年輕人的心聲,是年輕人一種內心的呼喊,也釋放了年輕人內心受壓抑的信號。大多年輕人受到現代化、城市化、國際化等影響,思想上日益多元開放,他們希望在最好的年華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人,而不是被安排,他們對婚姻有自己所理解的定義,在自由的婚姻時代,他們有自己自由選擇權,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這也體現了年輕一代對自己未來負責任的態度。
? ? ? ?其實,當下一些年輕人口中的所謂“逼婚”,更多的是逢年過節,長輩或親戚對婚姻狀況的催促和詢問,這里面包含了親情的厚重,親戚的“耳鬢廝磨”。一些家長受社會氛圍的影響,無形的壓力也使他們更加操心子女的婚姻問題;一些家長礙于面子對子女施加壓力;一些家長受傳統的觀念的影響下,抱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對子女“嘮叨”;一些家長希望在他們還有能力的時候,能看到子女幸福,兒孫滿堂催促子女成家。原本年輕們想回家好好休整下,好讓在外漂泊困頓的心在港灣歇會,在家卻要應對輿論給予的壓力,更加疲憊。
? ? ? ?逼婚狀況的出現,每年都會上演,在近些年來表現的更為突出。而“反逼婚”廣告的出現則是在這背景下冰山一角的縮影,其透露出的本質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更值得社會關注。
? ? ? ?在中國式的逼婚里面,年輕一代受過高等教育,對婚姻有更高的要求,對他們來說自己的幸福關乎未來的生活質量,如果由父母干涉其中,最終結婚如果不幸福就會怪罪父母。而父母其實更多的是嘮叨而非強迫,他們也是過來人,深刻知道婚姻對一個子女的重要性,對子女女婚姻大事的“過度熱情”是出于對子女的關愛,不是非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子女身上,是一種善意的提醒。誠然,父母的心,作為子女的我們未必能懂,我們的心思父母或許也未體會。究其原因在于上下兩代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一樣,對婚姻、生活態度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存在著認同上的差距。要解決這一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需上下兩代人,共同面對,加強溝通,相互理解。
? ? ? ?作為子女,要明事理一點,要考慮到父母“逼婚”的情感上的需求,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走過的路,和看過的世界比我們更加深遠。多跟父母溝通交流,講明自己的工作狀態、生活態度以及自己的婚姻觀念,盡最大努力,爭取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 ? ? ?作為父母,要摒棄固有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觀念,不要一味的強逼孩子,感情和幸福不是被逼出來的,應該理解子女在外漂泊奮斗的不容易,盡量理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多點包容理解,尊重孩子們的感受。
? ? ?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和子女都應換位思考,相互體諒,通過溝通,善意解讀對方,拉近雙方的情感才會有凝聚的力量。“反逼婚”廣告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