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G20修建的沿江跑道,為美食囤積的腰間肥膘,這兩大利好,最終把我推上了跑步運動。
最開始,身體更像是獲得了解放,每個細胞都能自覺地跳躍,閃避和超越都還輕松;未幾,腳步變緩變沉,雙肩下垂,氣息變粗,但是好在大腦還清醒,這時候開始身體和意識的較量,身體沉沉地說我要休息,大腦畫著大餅說再跑完這公里;較量或長或短,精神上的懶惰最終也會占領每個神經元,眼前的路、燈、建筑像交織到了一起,最末一段更接近麻木的狀態。最爽的時刻大概是停下來,汗水奔流,晚風穿透,腿腳還有種軟綿綿的飄忽感。但,但是,這還只是一次啊,怎么就能隔一兩天晚上繼續換上跑鞋出門,即使現在也是件讓我疑惑的事。
跑步有好幾個好處,首先不需要勉強哪個伙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械裝備,甚至不必特別的場所,盡管有了以上這些可能會多些舒適。其次,跑步也不需要特別的技巧,這差不多是人類學會走路之后就會的動作。這些都很合我的性情。現在想想,我向來喜歡的都是那種一個人也可以完成的娛樂,比如讀書、比如跑步、比如爬山。而跑步最好的狀態,就是穿上輕便的裝束,帶上耳機,然后跑跑跑。雖然耳機里會放一些廣播公開課,或者跑之前會想著可以用這段獨處思考點什么,但是沒多久,腦子里想得全是怎么把這段路熬過去,怎么跑到前方的終點,這些思緒就像是旁邊散步的人群,稀稀落落地走著,是匆匆過客。反正,期間思考過的一些到結束時都沒什么印象了。
當然,有時候也能約到小伙伴一起跑,這個時候我反而覺得我是被鼓勵的那個人了。因為他總是跑長距離,比如一四橋折返跑,而我獨自跑的時候要隨意的多。這樣跑到中途,于我來講就是極限啦,除了能聽到他鼓勵性的“加油”外,還會有些長跑的經驗談,比如“在前方找一個跑步的目標,既不要太近,也不能太遠”,比如“頭別低,昂著反而會比較輕松”,還比如一些防止受傷的小tips。想來,這就是他在受“煎熬”時候想的東西,比我有針對性多啦。
村上春樹在他關于跑步的書中引用過一句話,“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意思是“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愿的”。嗨~我怎么心甘情愿地選了這么一個受苦的運動,這問題我可能在跑步中也想過,可是如前所述也不記得了。硬要說的話,大概只是開始以為自己喜歡吧。
最后是記錄一些看到的跑步技巧,隨時會修改:
(20160709 Version 0.1)
跑步準備:
裝備——鞋(運動鞋或跑鞋,關鍵是要舒適,跑鞋的優勢在于一般有緩震墊和足形矯正),腰包(方便放手機和鑰匙)
熱身——參考 Keep上的跑前熱身活動(主要是一些關節的拉伸動作),或者如何擁有正確的跑步姿勢?跑步中:
欲速則不達——是選擇稍慢的速度跑完全程,還是全速跑到體力極限,其實更多是策略和成就感的哲學問題
HIIT——據說是比傳統的持續有氧運動更能減脂的運動方式,比如可以快跑半分鐘,普通慢跑半分鐘,然后循環,參考HIIT減脂
跑步姿勢——跑步中需要注意的是送胯,勾腿的動作,另外知乎上的一個回答也還不錯跑步后:
拉伸動作——參考跑后拉伸,或者幾個拉伸動作,幫你瘦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