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往事

我有挺多癖好。


比如堅持在整點鐘起床,并且常常因此多睡了幾個小時,比如喜歡在寫東西的時候吃巧克力,就這樣發(fā)了很多胖,比如對公交的偏好遠遠超過地鐵,地鐵無非是交通工具,公交則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高出大多數(shù)車輛的視角下,用最廉價的成本去感受一座城市。

我喜歡搭公交車,在很多個沒有人約會的下午和沒有酒喝的晚上,我常常會隨便跳上一輛公交車,讓它把我?guī)У诫S便一個什么地方去。這時候我便處于這輛車的控制之中了,司機會為我安排接下來一路上遇到的風景,因為自身的不可控,到了哪里都算是驚喜。


我至今記得曾經(jīng)在公交車上路過天安門,那趟車是極好的線路,莊嚴的建筑在窗子里緩慢的閃過,國旗和人群,哨兵和高樓,一瞬間涌上來強烈的愛國情懷,我可能從來沒有哪個瞬間如此熱愛所立足的土地。

還有一次,公交車把我?guī)У搅说貕莻€史鐵生曾經(jīng)許多次走過的地方,我下了車,在地壇晃晃悠悠的看了日落,看到了成群的老人和孩子,太陽從樹葉的罅隙掉下去,天空被染成了橘紅色。好像很久都沒有這樣認真的看過日落了,每次的日落,不是身體太疲憊,沒有力氣欣賞,就是心太疲憊,沒有情懷駐足。


公交車的終點站常常是偏僻之處,我就這樣邂逅了了潘家園舊貨市場。

我喜歡舊貨市場,覺得那里充滿了煙火氣。在日常生活里,所有人都像是戴著面具生活,極盡可能地優(yōu)雅,然而在這里,生活顯現(xiàn)出了本身粗糲的樣子。在這里,你可能看到兩個人為了五塊錢吵上半個小時,我曾經(jīng)加入過這種幾塊錢的吵鬧里,以此滿足自己和什么人說話的訴求。

心情糟糕的時候,我可能幾天都不和人說話,高三那年,有段時間一星期都很少開口,加起來說過的話不超過一百句。一個人的時候,我和自己說話,或者干脆把自己封死在沉默里,也有捱不下去的時候,就去舊貨市場和人講價,為了三塊錢或者五塊錢,沒完沒了的說話,說到最后,東西買不買甚至都不重要了。

我喜歡這種市井氣,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默契的共識。在這兒有倒賣手機的,銷贓的,有走私貨,都大大方方敞開了談,買的人知道東西不干凈,賣的人也不必遮遮掩掩。我曾經(jīng)被偷過手機,我一直很好奇它會流向一個怎樣的舊貨市場,被怎樣的人帶回去,那些帶有我溫度的痕跡被怎樣處理,所有的照片,淘寶交易記錄,備忘錄里的事情,最終有沒有人盯著這些,就像我想象那個買家一樣,想象我?而在舊貨市場,所有的物件都可能有個蕩氣回腸的故事。

我想起來曾經(jīng)在廣州的舊貨市場遇見過一個中年男人,他身上蓋著一條毯子,半躺在路邊,擺了個攤賣卡片機、舊照片和籌碼。吸引我的是那一堆籌碼,真貨,從澳門賭場出來的,有五十的、五百的、一千的,男人一言不發(fā),也拒絕講價,我想,他年輕的時候,會不會也是個流連于賭場的浪哥兒呢?

離開潘家園舊貨市場以后,甚至是離開北京以后,我才知道那里有個保安曾經(jīng)是天上人間的保安隊長。因此感到遺憾,錯過了很多浮花浪蕊的故事。

我去過廣州的風月場所,在里面晃了一圈,身體和身體擠在一起,音響大到腦袋里都是嗡嗡聲,卡座上是喝酒的男男女女身體癱軟地相互靠在一起。我在門口遇到了一個喝的爛醉的姑娘,把高跟鞋脫了扔在地上,整個人身子癱軟,像一條蛇,被兩個男人駕著上了一輛出租車。

我也常常想,接下來又會是一段怎樣的故事。

保安隊長大概知道的更多,甚至處理過很多次鬧事,那里面又是一段段香艷的故事。

舊貨市場總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公交車的另一面就是堵車,這實在是件煩人的事,我會想象那些人,下了班,一身疲憊,去超市買好了新鮮的番茄、黃瓜、香蕉和菜葉子,盤算著晚上要做一盤蒜蓉小白菜,那一袋子美食就丟在副駕駛座上,這是一天當中最愜意的時光。

堵車就是這時候發(fā)生的,你前面,是一眼望不到尾的車屁股,你后面,是一眼望不到尾的車頭,往后看過去有個百無聊賴玩手機的男人,看見你回頭,他不耐煩的按起了喇叭,盡管他知道這無濟于事,堵在這里的車太多了。這聲喇叭就像個炸彈一樣,忽的,好像所有人都意識到了自己的車上有個喇叭,于是,喇叭的交響樂開始了,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人都在按喇叭,那是不同型號的喇叭,從不同位置發(fā)出不同大小和不同音色的聲響,然而這聲音除了讓人心煩意亂一點作用都沒有。還好,交響樂最終停止了,因為他們終于意識到了喇叭的無濟于事。


對我來說,這算是個挺好的機會,公交車比其他車子高出一大截,可以以上帝視角審視這些煩躁無聊的人們。更重要的是,我本來就無所事事,跳上這輛公交車就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不管它走在路上還是堵在路上,我的時間在這輛公交車上。更何況,幾點回去無關緊要,因為沒什么人等待,甚至回不回去都無關緊要了,這趟車如果能一直走下去、或者一直堵下去,我甚至想象著自己一直衰老下去的樣子。

我不知道時間能不能累積,似乎可以,人們總是在強調(diào)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一類的東西,但又似乎不可以,如果可以累積,眼前這場擁堵里,這些煩躁的人們各自累積了多少的時間?如果把所有人的時間加在一起,這會構成一個人的一生嗎?

我不知道。

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只有窗子里灌進來的風。


我喜歡所有那些虛妄的東西。

窗子里灌進來的風,熱情,孤獨與愛,穿過手指的細沙,甜膩的味道,還有癢。

夾雜在真實與虛妄之間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這是個悖論。

處于滿與空之間是半滿,半滿是可感的,空瓶子或是乘滿了水的瓶子看起來并無二致,恰恰是半滿的瓶子一眼便知,處于真實與虛妄之間是半真,半真是可感的,身體真實,抱起來卻空落落的,愛情虛妄,甚至沒辦法度量,愛情附在身體上,是情緒,一半真實一半虛妄,親吻過后的懷抱才是可感的。


我也喜歡坐車穿越隧道,喜歡那種黑暗過后又光明的感覺,喜歡想象,就在這趟行進的列車頂上是一座青綠色的山,那座山經(jīng)歷了宇宙大爆炸、物種起源和地殼運動,最終才成為了平地上的一塊突起。

它曾經(jīng)難為了太多人,難為了不得不移山的愚公,難為了更多面對它一無所措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里,山就在那里,人們被山限制了腳步。后來,終于又征服了它,隧道形成了。

每次過隧道,我總想起來小時候去海洋館的經(jīng)歷。人們笨拙的在水池里修出一條通道,刻意讓它上面是透明的、左邊、右邊都是透明的,仿佛這樣就能和水融為一體似的。巨大的魚在頭頂上游過,小孩子高興的尖叫,有小魚懶洋洋的扒在側(cè)壁上,又有小孩嚇得不敢靠近。事實上,所有的親近,不過是為了造出來的風景罷了。

海洋館的通道和隧道不一樣,隧道是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而海洋館的通道不過是畫地為牢罷了,觀賞性意味太重,也就興味寡然了。


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現(xiàn)在的我,每天聚焦正能量的,想我要的,做好自己,活好每一天。 通過一個月調(diào)整自己,放任他做他想做的事情,今天他第二...
    連娟a閱讀 201評論 0 0
  • “阿湯,為什么你總是那么高冷” “那我矮暖,做你的暖湯” “阿湯,為什么你總是很有內(nèi)容的樣子” “湯如果沒有內(nèi)容那...
    湯川浩閱讀 581評論 0 0
  • 每次旅行都沒有太多的紀錄,一個是回來后就忙于工作,一個就是懶惰。今天也只是簡單分享一下2014年俄羅斯之旅,短短的...
    爽爽好心情閱讀 322評論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