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固定時間點
人類演化至今,已經整理出了一套規律的行為方式——每天起床后是洗漱穿衣,睡覺前洗澡。
一切都是那么理所當然,我們從來不會問“可以不漱口直接吃飯嗎?”,也不會問“我好累,可以不洗直接躺下嗎?”
當你渴望做一件事情而無法堅持的時候,那就固定一個時間,只做這一件事情。就像我們會在中午十二點左右去餐廳一樣自然。
002狀態決定搞事類別
一天24小時,你在每個時間點的狀態也不一樣,不同的狀態適合不同的事情。所以,搞事要在恰當的時候。
你是早上八點到十點很精神,那么這段時間可以做負責的事情,比如閱讀、計算、記憶。在下午三點到四點左右昏昏欲睡,那么可以做簡單一些的事情,比如摘抄、看節目、刷微博、回復微信。
當然,前提是你了解自己的狀態。拿上筆記本記錄一天做事的狀態,根據狀態和做事的復雜程度,就能了解一天的狀態了。不過,你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感覺,精神好的時候,做什么都順利。
003最大化時間效益
認真觀察做事類別,將回報高、能提升、有深度的做上標記,查看所用時間的長短。
盡量讓時間變得更長,在精進上花的時間越多,收獲也就越大。
那要如何延長時間呢?
這就相當于養成習慣一樣,可以先養成微習慣。在原先的基礎上一分鐘一分鐘,慢慢疊加,讓它像每天的洗漱吃飯一樣,看起來自然。
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會趁著秋季收集事物,為冬天做準備。它們深諳恰當的時間做事,當然,盡量多做點,冬天也就好過很多。你也可以在精力旺盛時,多做點事,過后就輕松一些。
恰當的時間搞事,才能搞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