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斷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決策,是面對不容易判斷優劣的幾個選項,做出正確的選擇。

例如,我應該解雇這個負能量的員工嗎?但是公司的客戶端只有他搞的定。

我應該離開現在的公司跳槽到B公司嗎?薪水更高但是更不穩定。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利弊分析法,建議你在白紙的中間畫一條線,一側寫好處,一側寫壞處,綜合以后再做決定。但,這并非最好的方式。

在決策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實際情況是,可能兩者可兼得,例如()的例子。關于決策,有以下四個誤區

第一,防止自己的思維狹隘,告訴自己有多個選擇。

思維狹隘,就是指我們傾向于將選擇限制在極小的范圍中,以二元化的簡易思維看待選擇。我們會問“我是否應該結束這段愛情呢”,而非“怎樣才可以改善我們的關系”。我們會問自己“要不要買輛新車啊”,而不是“我想要花錢讓我的家人過得更好,那么最好的花錢方式是什么”。

應對這種的方式是,更換問自己的問題,明確自己真實的目的,這樣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有很多,而并不是兩種。

第二 :防止確認偏誤

證實傾向可能是商務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因為連最精明的人都會犯這個錯誤。人們向外四處搜集資料,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捏造事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尋求確認時,卻佯裝自己在尋求真相。例如“我穿這條牛仔褲會不會看起來很胖”和“你認為我寫的這首詩怎么樣”這類問題。

這個問題也很好處理,多去問一下別人的意見,尤其是反對派的意見。只有充分考慮反對派的意見以后,才能開始決策。尤其是在公司收購的時候,就想演習一樣,需要藍軍來提各種反對意見,然后再做出決策。(其實我一直好奇百度的各種收購決策是如何做的,為何失敗那么多次?)

第三:避免短期情緒。

面臨艱難抉擇時,我們的情緒也會攪和進來。所以學會從長計議!典型的例如當年因特爾的CEO安迪 格魯夫 決定徹底放棄存儲器業務,專注于處理器。就是拋開了短期的情緒,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四:避免過度自信

一項調查顯示,醫生對某個診斷感到“非常確定”時,40%的情況下他們是錯的。一群學生經過評估,認為自己犯錯的概率僅僅是1%的時候,真正的概率卻是27%。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就算專門研究決策科學的人也犯錯誤。丹尼爾卡尼曼曾今組織編寫一本決策的書,讓大家預測完成需要的時間,有人說一年,有人說兩年。但是有一個參與人員曾做過類似的事情,說上次用了七年。后來他們果然用了七年多。萬維鋼自己剛開始玩期貨的時候,朋友建議他別玩,說很多人都虧掉了自己的本金。萬維鋼呵呵了一下。我是誰?但實際情況作為一個業余玩家他最后虧光了。

所以我們在預測自己能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基線概率。大部分人做這個事情成功的概率是多少,然后再來預測自己能成的概率。

當然,如果你深入調查,發現大多數人的情況與自己不符,就勇敢嘗試。例如有一個小伙要做一種骨髓移植,醫生告訴他如果不做,預期還可以活6年。如果做的話,失敗的概率高達90%,但是只要成功后面就和常人一樣。他深入調查發現,失敗率之所以高是因為做這個手術的很多是老人,但是,他只有28歲!還有就是很多人是在一些非著名醫院做的,但是他有條件在最好的醫院做做這個手術。所以他認為自己可以做這個手術,后來果然成功。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股市,有很多人不惜撲上自己所有的身價不留后路,原因就是他太過于相信自己的預測,不小心就上天臺了,連專業炒家利弗莫爾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做決策時,要未料勝,先料敗,萬一情況與預期不符,該如何處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為什么世界總不聽話 人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運轉,希望身邊的任何人都聽從自己的安排。事實上你會發現,讓別...
    靜888閱讀 12,443評論 1 45
  • 喜歡你,大約有三年多了,已經想不起是什么原因讓我如此卑微地喜歡著你。 第一次見你,是軍訓打水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并不...
    皮皮我們走_閱讀 228評論 0 0
  • 記憶中第一次見到你 是我7月10日下午睡醒后 由于沒有吃午餐被餓醒來客棧大廳找吃的 然后當時你在 說我給你煮啊 我...
    南方a姨閱讀 130評論 0 0
  • 作為曾經的職場小白,因為同事的幾句戲謔勃然大怒當場撕逼,面對領導的批評抑制不住委屈躲在辦公室暗自垂淚,壞情緒無處宣...
    韓老白閱讀 2,785評論 10 103
  • 01天下電影在上海開始最先做的主營業務是戲劇,慢慢地隨著電影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開始喜歡電影。在沒有客戶的前提下,天...
    慕逸琳閱讀 540評論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