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如何才能不生煩惱,可是人常常從生下來就煩惱不斷,那是因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吸收,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東西,逐漸的人從白紙變成了染布,不再純凈,所以思慮,所以煩惱,越來越多,想的也就逐漸的多起來。這時候,內心的純凈也就不再存在,而煩惱正是源自這里。
(六十六)命由我造
俢一:“師兄,常常聽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兇。這個要怎么理解呢?是重要性排列的順序嗎?“
善豪:“哦,要重要性來排列順序的話,那你覺得命比運重要?“
俢一:“這命指的是命理吧?“
善豪:“你有必要好好的了解這個,首先這十二個要點,并不是一個排序,而是為人處世的一個標準,沒有什么比較重要,也沒有比較次要的說法。“
俢一:“這不是指的是玄學嗎?“
善豪:“一命指的是要知天命;二運說的是要懂得把握機會,運用機會;三風水說的是人要學會和自然交融,懂得借助自然之力;四積功德說的是要行善積德,諸惡莫作;五讀書則是指出要不斷的學習,進步一刻都不能懈怠;六名說的為人處世要懂得潔身自好;七相說的是人世百態,凡事要謹言慎行;八敬神說的是要尊重師長,尊老愛幼,有謙卑的心態;九交貴人,說的是與君子交好;十養生則是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十一擇業和擇偶都是對自己一生重大的影響,不做違法犯罪之事;十二趨吉避兇是告訴我們要謹言慎行。這十二條是為人處世的標準。不是什么玄學,何況玄學也沒有什么為重,天下大道,都應該面面俱到。“
俢一:“原來如此,我還一直以為這是玄學的一個排名呢,最要重視的是命理。然后是運氣,再來是風水的。“
善豪:“命很重要的,但是后天很多因素都是影響命,風水,讀書,積德行善。修行就是改變命運的關鍵。我們修行不就是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命嗎?一個人什么都不做,那就看命,如果一個人努力去做,那命也會順著自己所作所為所產生的因果去走。“
(六十七)好風水在哪里?
俢一:“師兄,風水如今被很多科學認可了,可是還是很多人不信風水學說!“
善豪:“信就信了,不信也就算了!“
俢一:“可是,師兄,怎么樣的風水才算好呢?“
善豪:“我給你講個故事:曾經有個姓胡的先生,祖上傳下的一些風水相訣,擺攤算卦。有位姓馬的土豪,因為搬家搬進了一個財運很旺的風水,可是家里生意越來越好,財源廣進,可是家中橫禍不斷,老是死人,馬老板找了很多風水先生去看,都沒有找出原因,可是又舍不得搬家斷了財路,后來請胡先生去看。胡先生去看了后,也覺得奇怪,這風水這么好,結果突然發現原來,這個風水在鬼帽山下,適合陰宅,不適合陽宅,后來呢,胡先生指點馬老板把祖上賣在龍穴中,結果挖地三尺竟然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寫:葬此吉,居此絕。果然應了胡先生之言,馬老板也很愉快的照舊了。后來五年內,時逢戰亂,胡先生四處奔波,后來因為經濟不好,想回去找馬老板看看,結果回來的時候,馬老板竟然全家身亡了。后來一打聽,馬老板確實在后面五年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但是卻是為富不仁,一直巧取豪奪,成為地方一霸。而后被人投毒害死一家。再有盜墓賊掘其祖墳,深處又挖起來一塊石碑,上面寫:義者吉,不義絕。其實也不是胡先生斷得不準,好風水可以幫助人,但是也要那人行善積德。馬老板都是取不義之財,最終落得家破人亡。“
俢一:“師兄的意思是,就算有好風水,也要有好的德行?“
善豪:“是的,世上最好的風水莫過于行善積德,心正陽光,坐哪里都是好風水,記得我一直讓你學會感應氣的存在嗎?一個人體內的氣場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命運,而風水則是自然之氣,風水不在書中,相風水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氣去感應與人的氣是否能結合。這也叫福地福人居!“
(六十八)幸福是什么?
俢一:“很多人問過,幸福是什么?也有人常問你幸福嗎?這是人生很大問題,不知道師兄怎么看待幸福?“
善豪:“你覺得幸福是什么?“
俢一:“我在想幸福是什么,有飯吃,有茶喝,健健康康。有很多人,要錢,要房子,有車子,那是幸福。師兄覺得幸福是什么?“
善豪:“幸福,幸福,有幸活著就是福。其實生身為人多少不容易,能降臨這個世界上,能有快樂的生活,能好好的孝敬父母,能好好的陪伴家人,能健健康,每天享受這呼吸,享受著陽光,這就是幸福。幸福也是種不穩定的感覺,這種不穩定的感覺固然跟物質有一定關系,但是更大的取決于內心世界,你有修行,你懂得惜福,因為你有良好的心態。但是如果你心態不對,有對欲望的無限追求,那么你就會有無限的壓力,達不成欲望,最終就會覺得壓力很大,就會覺得缺乏幸福。“
俢一:“有本書《苦是人生》這是如何理解呢?“
善豪:“把人生定位為苦,這樣活著的點點滴滴都是甜的,那就會有幸福的感覺。其實這對那些心態極其消極的人才需要產生的理念。人生從生下來就應該是快樂的。因為五百年成一人身,從這里就懂得好好的珍惜,就會覺得幸福一直在身邊。“
(六十九)我是誰
俢一:“成龍大哥有部電影叫《我是誰》挺好看的。
善豪:“是啊,這也是個很好的問題,我是誰呢?”
俢一:“對啊,我是誰,我有時候總覺得,父母為什么生下我,我在出生之前是什么樣的,世界多了我有什么,少了我有什么不同,地球還會轉。”
善豪:“是的,地球缺了誰都一樣,所以我是誰這個問題,從修行的角度中就是要教會我們,認清楚自我,一念生前我是誰,父母生前我是誰,其實我就算從父母親剩下我的那一刻起,我依然不認識自己那時候我依然是張白紙,只有經過年歲的增長,逐步的形成自我的性格,意識,才漸漸的有了我執的概念。執著是一種內心的魔。我講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片樹林,樹林里面的寺廟叫本覺禪寺,寺廟里面還頗為和諧,定期舉行佛會,法事,當然也故步自封,這里的人很虔誠的拜佛,每天對著大殿上的金身拜呀拜的,然而有不少旅行苦修的修者路過,發現奇怪,大殿之上為何人人都把魔來拜呢?當修者指出大殿之上的那個金身是魔的時候,修者就會被趕出大殿,然后出了寺廟就被寺院里的僧人們殺死了!長期以往。寺廟四周尸堆如山。直到有一天,有一位修為高深的大圣賢到來,看到寺里的眾僧都在拜魔,心中感慨:正心成魔。于是不動聲色的砸了魔像,圣賢走后,一樣被眾僧殺害了,圣賢明白自己是最后的犧牲者,所幸不會再有人有機會指出這是魔。’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說,陷入我執,就容易被魔所引導而不自知,自我保護。所以,我執是人生中最大的欲念之一,只有破除我執才能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只有識得本性,才知道我是誰。”
(七十)活著為什么?
俢一:“活著為什么,人為什么活著?有時候我也覺得,人為什么活著,似乎找不到活著的理由一般!”
善豪:“嗯,很多人,都有一種性格,做什么事情,似乎找不到理由,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活著,難道不更需要理由嗎?所以你會有這樣的概念,也很正常。”
俢一:“那師兄覺得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善豪:“使命,或者說活著就應該了解,并開發出自身潛在的所有能力,潛在的品德,就如同說,修行,追逐生命的本來面目,其實人在一定程度上不斷的自我提高,完善生命,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道路,走出一段又一段的不同人生,然后幫助其他人去總覺生命的精華,不斷的完善人類的生命。這是一種好好活的使命。或者說,活著也是為了讓別人更好的活,幫助別人活,每個人的性格,走的路,方向都不同。只有這樣,不斷的經歷,走不同的路,終有人會找到一條最合適的路。”
俢一:“就如同企業咨詢一樣?”
善豪:“是啊,我的企業也許失敗了,但是我失敗的經驗卻也可以告誡他人避免他人重蹈覆轍,現在有一種職業叫管理咨詢,很多企業會回避這種咨詢,總覺得沒有必要,這就如同諱疾忌醫一般,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才會多走很多彎路。這個世界人口如此之多,就是因為越來越少人愿意接受別人或先賢的意見,進入一種偏執或我執的狀態下。通往大道的路最終只有一條。”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