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約周日在我家吃飯,我做了四菜一湯,家常菜,倒也沒讓郝哥宋妹失望,晚到的ZY津津有味吃了我們為她單獨留下的飯菜,也直說吃的舒服,哈哈,真開心。這可是我第一次做飯給他們吃呢,她們做的我都不知道吃了多少頓了,數都數不清,而且覺得她們做菜也特別好吃,用心總有別樣的滋味。
昨天輪到在我家睡午覺了,吃飽喝足(吃了西瓜,喝了我泡的菊花羅漢果茶),開上空調,三個人一字排開在我家的床上,呼呼大睡,睡的我手機震動了很久我才醒過來,起來一看是工作電話,出來客廳,郝哥已經赴別的約去了。我電話一接就一個接著一個的來,干脆不睡了,后來才臨時接到通知晚上有接待,海口的某書記過來了,沒辦法只能丟下我兩個閨蜜,讓她們兩個自己在家倒騰,看電影玩游戲做晚飯,我自己去接待去了,這是只有“好朋友”才能做的事情呀。
昨天談論到接觸一些朋友的感受,我說我接觸一些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反正也不是不好,就是覺得怪怪的,可是對方也是蠻好相處的人啊。后來郝哥總結了一下以他對我的了解認為的我喜歡跟什么樣的人相處,什么樣的人會讓我更有興趣去走近對方,我覺得總結得挺到位的,這也是我原來沒有很明確感覺到的,他說完我覺得的確如此。
他說我喜歡跟有探索欲望的人在一起,喜歡對方每一次見面都能夠給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不管是外在還是內里,都能夠有所不同,有所學習有所進步有所改變。可以是互相說說遇到的一些新鮮事,也可以是讀的書走的路見的人的所想所悟,也可以是一些新的資訊。有時候交流到的內容甚至是我從未企及的領域,或者是未曾涉獵的知識范疇,但是我就是喜歡聽,覺得聽了,哪怕是一個新的知識點,也是有意思的,對我有沒有用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思。
聽朋友侃侃而談某個名人或者對某個時事的了解,我也會覺得我的朋友好牛掰啊,知道的那么多,還能夠如數家珍的一一講解給我聽。這就是我的興奮點吧。像他說的,如果一個人每見一次,問對方最近過得怎樣,對方總是一句話“挺好啊,老樣子”三五年后見到還是現在的樣子,那我真的會覺得無感,沒勁,會覺得無言以對,漸漸的失去了見面的欲望。不喜歡愛抱怨的人,喜歡吐槽完了會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不喜歡過于自卑的人,喜歡能夠看到自己長處的人;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人,喜歡能夠突破自我進行多項選擇的人。不給自己設限,就是最好的狀態。所以我的朋友呀,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吧!
原來跟一個富二代小朋友玩得挺好,昨晚吃飯他爹也在,知道我是潮汕人以后,拉著我聊了半天,想讓我疏導疏導他兒子,讓我給他介紹個潮汕媳婦。說他去過潮汕,知道潮汕的媳婦是怎樣的,又持家,又能夠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出去闖蕩,自己能夠把家事理得妥妥貼貼。他的意思是現在他兒子的對象太自我了,對他兒子未來的事業沒有太大幫助,說要是能夠找個潮汕媳婦他就滿足了。我跟他講潮汕媳婦也未必全是他想的那樣好,心里暗銼銼的想“要是找個像我一樣的潮汕媳婦,天天不著家,就想著到處晃蕩四處耍,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那你還不得哭了呀”(哈哈)。
其實潮汕女性在外的名聲是特別好的,至少有意無意間聽到的多數是好評,好多人就是喜歡潮汕女性“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傳統思想,但是在我看來,覺得不知該喜還是悲,因為我看到了他們裸露出來的男權思想。而對于潮汕女性來說,我看到的多是宿命的輪回,一樣的組建家庭,一樣的三尺灶臺老公孩子和公婆,不同的或許就是經濟條件的寬裕程度。
我總覺得潮汕女性背負的太多了,從作為一個女孩出生在潮汕,到能夠侍奉父母,相夫教子,養兒育女侍奉公婆,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別人的眼中,從沒有什么真正的自我。上學的時候上什么學校,選什么專業;該嫁人了,嫁什么樣的人,嫁哪里的人,多不能由自己說了算。就算你戀得熱火朝天,只要是外地人,父母不同意的,以死相逼都是分分鐘的事,你能怎樣,妥協唄。就算是遠嫁了,父母的心還是久久不能放下,總擔憂著我們的未來。
或許這在其他地方也有,但是潮汕地區相對更甚,這些是其他地區的人無法體察得到的。能夠沿承下來的思想或者風俗總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也沒有好壞之分,甚至我總是想“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作為父母的總是想要兒女好的”,但是看到我身邊的朋友被父母無形的牢籠禁錮,呆在一個了無生趣的地方,沒能有自己的選擇,或者說是沒有勇氣去選擇,沒有自我,只有順從,我就覺得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了凡四訓》里寫的,當你看透了你的未來,哪里有荊棘,知悉。哪里有升遷,了然。那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怕的不是去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而是你是否能夠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的選擇。
我是,但我不想,所以我選擇遠走高飛!
今天穿新鞋子、新衣服、戴新耳釘,感覺像過年一樣的開心(哈哈),佳佳說我這樣去上班會不會太隆重。我說平日里板板正正太多了,偶爾轉變一下,女為悅己者容嘛,我不想自己受周邊的環境所影響,希望自己能夠養成好習慣,每天能夠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嘗試,每天都對自己褒有新鮮感,僅此而已。
寫于20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