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獨立書店未來的思考

我是非常喜歡書店的,但是隨著自己的藏書越來越多,自己買書后想要去看的書越來越多,對書店的興趣有所降低,現在在橘子樹工作,這里有太多的我喜歡的書,現在對想去書店的想法,慢慢地變得談了。

這恰恰就是書店的局限之所在呢?

書店是賣書的書店,當書店的書不再有吸引力的時候,何以為繼?

就像我這種有很多可看的書的人;

還有就是距離圖書館很近的的;

再有就是喜歡網上看書的人;

再有就是喜歡看電子書的人。

你看,這些都會阻礙人到書店去看書,買書。書店是不是就變成存在人的理想里的一種美好而虛幻的東西,當一拿到現實的土壤,在當代的土壤,就變得沒有吸引力,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我想,這是不應該的。

書店,在當代,當承載一種什么樣的責任呢?


既然是書,當時倡導一種讀書人的生活,一種人文氣息濃郁的生活

咖啡加賣書怎么會是長久之計呢?

而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才是那種真正的讀書人的生活方式呢?

1、這里是學者的聚集地,而這種聚集地,并非是那種學者來辦一場講座那樣的淺顯,而是吸引學者來這里讀書、開辦一些讀書、寫書,文化課題。

2、這里是作者的聚集地,并非是作者有了新書,就來推廣,而是作者就在這里寫書,就在這里分享自己的寫作,在這里發動更多人寫作。

3、這里有持續性的讀書會,聚集一大群愛讀書的人,真的能夠把工作后的生活,打理好,讀書工作相互促進。

4、書店并非僅僅搜尋全世界的好書,而是能夠有自己的作家群,有自己可以獨立出版的機構

5、書店是書的中心,讀書人的聚集區,能夠形成一個旋窩,然周邊的社區居民愛上讀書,讓愛書人慢慢地聚集到這里,真正的形成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文化社區。

這是書店當前乃至以后最好的發展模式,真的把讀書生活深入到方方面面,真的對遠近之人都有所幫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