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吳軍老師的文章很受啟發,也有些感想分享給大家。
一生的五件事
第一件,戀愛、結婚、生子。
99%的人工作中做的事情真的沒有生活本身重要。但是,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可是獨一無二的,既不能由別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后有時間補上。
當你享受孩子成長的過程,就能由衷地感到幸福。
之前我雖然喜歡小孩兒,但潛意識認為有孩子會帶來不少煩惱。而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是這樣的。看到這句話時我很慚愧,因為我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乖巧,按照自己安排成長的人。我們的煩惱主要來自于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計劃行事。我們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也就不會享受孩子成長的過程。
第二件,嘗試一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至少有一點像樣的興趣愛好。
興趣不僅僅是讓自己喜悅,而且能夠提升自我,因為在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到極致的過程中,能夠讓自己得到升華。沒有興趣的人,或多或少有點狹隘。
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也再積極的培養自己的愛好。就目前健身這個愛好給我深切的體會,愛好會養育自己,讓自己更喜歡自己。
第三件,回饋。
這不僅可以我們心里得到滿足,而且能夠實實在在地改善那些人的生活,使得我們周圍的人能過得更好,并且反過來給我們一個更好的環境。回饋是多方面的。中國人所說的孝道本身就是一種回饋。另外回饋不僅僅要有心,必須要有行動。
我的反思,對于父母和朋友。我一直都是有心的,但是付出行動的卻很少。一直認為以后有時間,等條件好一些在回饋他們。現在看來回饋不一定是物質的。也不一定是大事情。而是在點滴之間內心的一種表達。讓回饋成為常態,而不是等到“以后有時間”,因為那意味著不會有以后。
第四件,有一個信仰。
人應該有信仰,這個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什么信仰其實都可以,但必須要有。因為當我們失去方向和動力。不知所措的時候,信仰會讓我們知道該怎么做事情,但我們不得不做出抉擇時,比如在道德和利益的糾結時。信仰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符合本心的選擇。
信仰最能夠給與我們勇氣和力量。一個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對的,就不怕恐嚇,敢于行動。
對于信仰,我一直不知如何建立,現在還有些疑惑。看到李笑來老師用價值觀來引導自己。好像這條途徑比較適合我。但是,尋找和培養自己的價值觀,也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第五件,留下遺產。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我是否會不一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說明你們留下什么遺產。如果你所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小,哪怕微不足道。世界也因此不同,你就給這個世界留下了遺產,明白這一點。你就不必浪費時間做什么事情了。
之前聽到一句話,具體的記不清楚了,大概是這樣。如果今天你將要離開這世界。你想要親人朋友怎么評價你。當然,人的價值不應由別人來評價,但你在他們眼中的印象多少是你真實的體現。秉著留下遺產的心態做事,肯定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對于人生必須做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議,不妨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