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拒絕余華的文字,《兄弟》《活著》《第七天》。他讓我明白,大道在民間。有人說,第七天的主調比較悲觀,但是我卻從中看到光明。
愿世間多一些有良知的作者,在生前寫出震撼心靈的文字,隨時擊打著我們的內心。告訴自己:我還活著。
明從暗起,凈自hui生,愿世間的平等從生的那一刻開始,而不是死亡才能達到人人平等。
《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余華繼《兄弟》之后,時隔七年后最新長篇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見聞:講述了現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生而無奈的人,活著和死了又有什么區別?余華的文筆,總讓人感到低層人民的真誠,善良,無奈和痛苦。我們活不起也死不起呀!
主人公之一鼠妹和伍超的愛情幸福甜蜜又矛盾,感人而又讓人糾心。在低層佝僂的人們,有真愛有爭吵卻都守著彼此的忠誠,但最終奔向了快樂的地方是墓地而不是婚姻的殿堂。鼠妹生前有很多愿望,男朋友皆不能滿足。好不容易買了個蘋果手機,卻是三寨版,鼠妹傷心的不是三寨手機,而是男友為什么騙她。他本可以說這是個三寨手機,但他已經盡力了……
之后是伍超賣shèn為鼠妹買墓地,滿足她死后的一個愿望,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一直以為“死無葬身之地”是一件悲劇的事情,而這一刻卻看到它美好溫暖的一面。
《第七天摘抄》:
我對他說,走過去吧,那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問:“那是什么地方?”
我說:“死無葬身之地。”
余華談寫作: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于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家都處于和現實的緊張關系中,在他們筆下,只有當現實處于遙遠狀態時,他們作品中的現實才會閃閃發亮。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