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把微信公眾號粉絲轉換成社群用戶?

圖/網絡

分享一下我每周拉群,場場火爆的原因,或許能給你些許思路。

粉絲轉到微信群終極秘訣就是:在社群內提供靠譜的產品或服務!

*其實做社群很早我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去實踐,因為我知道沒有產品或者服務的支持社群運營就是一個偽概念。后來事業部從其他事業部整合了一個家庭教育研究院團隊過來,我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時機,跟他們談合作希望他們可以來我們微信上做家庭教育的語音直播講座,因為他們剛過來,也沒有很好的渠道,所以就跟我們微信一拍即合。

講座的落地我選擇放在微信群。因為現在我能夠給群員提供東西了,所以我才敢建群。

第1期講座我啟用了及其嚴格的審核機制,所以最終報名人數有200多人,但是這期的氛圍特別好,講座結束的時候有很多人感謝老師,感謝平臺。


第2期的時候我細分了學段,參與人數179人。而且這一期的時候我開始固定頻率了,把一周的某一天固定為幫課堂分享日。這樣就在用戶心中種下了期待,如果他認可你,就會等著著你更新。后來在十一假期的時候我請假去西藏玩了半個月,期間的兩次幫課堂沒法組織,就有家長給我發消息詢問,本周怎么沒有幫課堂了。說明每周聽幫課堂的概念已經植入用戶的學習習慣了。


第3期開始的時候就擴大了報名范圍,報名人數就遠遠超過了500人了,但是實際能夠進到群里的只有近500人。因為微信的規則是群人數超過一百人后新進入的群員,需要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這點卡住了很多人。因為家長對微信的操作還是很基礎的。其次還有就是報名了,但是分享當天有事情忙忘了。

第4期的時候,我想能不能把所有報名的人都照顧到,所以這一期的時候搞了一次千人直播,但是由于缺乏得力的工具,只能讓老師抱著兩個手機同時語音,老師特別累,我維護兩個群也特別累。所以這以后就再也沒搞過了。

第5期的時候,我測試了打賞。因為之前在分享的結束后一直都有家長不住感慨,感謝老師。我覺得加入打賞環節,可以給表達感謝的用戶一個很好的情感出口,而且我們的賞金是全額是給當期的分享嘉賓的,這樣還能刺激并給嘉賓壓力去更努力的把課程講的更精彩。而且讓我想不到的情況就是有些紅包我沒有及時收,導致紅包過期,給用戶說過后,他們會再次發給你。可以看出用戶對幫課堂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


至此,我們的幫課堂社群運營到這里就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并開啟了外部合作分享的模式。當然合作方式也一定要靠譜,從選題到提供素材到分享期間以及講座結束,我們都有規范化的流程,去幫助對方合作順利的開展,并且極好的保證了我們課堂的質量,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邀請的專家都很有業界影響力的,所以現在每期課堂的分享,都會爆棚,甚至有人用發紅包的形式報名,希望能進到群內,還有人在這周結束就提前預定下一周的名額。而成熟的模式,也讓合作方對我贊不絕口。


所以,最后就是兩個字:靠譜!要有靠譜的社群產品或服務,要有靠譜的社群運營者。

本文允許轉載,但務必取得授權。詢問授權請發簡信,告知您要轉載到何處以及貴平臺的網址、賬號等信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