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商業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盡量提高單位時間的售價,但這種方式有天花板,像律師、醫生、教師、廚師等。第二種是盡量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這種方式不斷產生"睡后收入",像寫書、出唱片等。
那么如何創造出第二類個人商業模式的好產品呢?
1、產品必需滿足人們的剛需,不做剛需產品,其他無從說起。還真是這個道理,比如現在自媒體很火,很多人想到寫作培訓,比如spenser辦的寫作班,當期至少賣出500萬人民幣,除去運營等成本,收入也有二、三百萬吧,spenser寫作很不錯,但肯定不是寫作最棒的,主要因為他滿足了大家的剛需。問題是他還可以辦第十期、第十一期?。
2、還要找到消費者"以為"的剛需。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些培訓財務、金融的自媒體、公眾號,像秦小明的"經融思維訓練營"。因為消費者以為投資缺乏的是財務、金融知識,其實大家的真正剛需是如何避險,但完全不妨礙這些公眾號、自媒體賺錢,同時也起到一個作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基礎的財務、金融知識。
3、認真研究消費者的心理。這個世界是由別人組成的,你不理解他們,他們怎么會把口袋里的錢心甘情愿地掏出來給你呢。有一句話這樣說,"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從你的口袋到我的口袋"。
既然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這么有前景,那我們又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賺錢系統分一杯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時間做朋友,不斷地成長!
自媒體時代,真是應了一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