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正在讀博士的朋友通電話,他有點失落。他參加了今年7月份的華為博士特招,但被拒掉了。
我只能安慰他,華為不要你,說明老天不想讓你去那里受苦,留你另有重用呢!
我了解這個朋友,他是個有想法的人,讓他失落的并不是沒能得到這份工作,而是對自己不滿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熟悉的一句話,高中作文常用詞匯。但經歷世事后再去品讀,才逐漸明白它的分量。
不如意,就是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發生或進展。
這樣的不如意在我們自己的經歷中十分常見。但我們也會發現身邊的很多人卻事事如意,順風順水。自己往往是最不順的那個。
我有個高中同學,他高考去了一所普通大學,非211,非985;研究生依舊在那個學校讀;博士去了上海一所C9高校。和我一樣,很多之前的同學都很羨慕他,認為他諸事順利,不斷在進步。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上海出差,兩人見面喝了點酒。我對他表示了羨慕與夸贊。他卻長嘆一聲,低沉地告訴我,
他從沒有感受過成功的快樂。
我很詫異,認為他在謙虛。
他接著講道:
高考,他報考了一所985,但因一分之差未能上線,且第二志愿也未能順利投檔,最后在高考補錄取的時候填報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學被錄取。
本科畢業,他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報考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學,但沒能通過復試,最后選擇調劑回本校繼續讀研。
研究生結束,他申請了上海一所C9高校的博士,但有一科的考試成績不足學校分數線,差2分。這次是他聯系的導師幫忙為他申請了破格錄取,才得以順利入學。
聽了這些,我大概理解了他的感受。
他每一次邁上新的臺階,我們外人看的清楚,認為是成功,認為會帶給他快樂。但他每一次期望邁到哪個臺階,希望如何邁到那個臺階,我們卻從未考慮過。
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決定于現實是否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發生。成功對于個人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旁觀者眼中看到的成功,對于當事者來說或許并非如此。
這讓我想到上大學時,考試成績下來后。學霸會到處抱怨自己95分的成績,并無限自責。而掛科族則會對自己61分的成績感天謝地,并犒勞自己多玩幾天。
這其中也會有些雜音,認為拿95高分還在那里自責抱怨的,是矯情、是作秀。往往持如此言論的人,并不曾認真地和對方換位思考。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應該能夠體會到那些“矯情者”的真實心境。
我有個浙江大學的朋友,他告訴我,在浙大流傳著“考敗來浙
”這一名句。意思是:考試失敗,因而來到了浙江大學。
這種略帶自嘲式的幽默說法隱含著他們高遠的志向,更展現著這些孩子達觀的精神風貌。
不如意,在佛教所說的人生八大苦中應屬于求不得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聽起來甚是可怕,像是這人生并無多少快樂可言。
林清玄先生曾說,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如意。
不如意,一切起于意,一切還將歸于意。
我不喜歡以知足常樂來躲避不如意。
一個人,應該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態,尤其是年輕人。
一個人,更應該修煉寬廣而平靜的內心,用以承載和消弭生命中的不如意。
每一個努力奮斗的人都應該擁有這樣的內心。
它會讓你獲得拿得起的勇氣,
也會讓你擁有放得下的魄力。
還會為你帶來真正而持久的快樂。